Sunday 26 February 2012

占领“奥巴马Google+” / DW

近日,在中国被封的Google Plus 突然解禁,有大批网友自发参与了“占领奥巴马运动”,两天内,奥巴马在Google Plus认证账号所发的每条信息后都留下了大量中文评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习近平访美期间,有网友发现中国的部分"被墙"网络解禁,其中包括Google Plus。2月23日、24日两天,有大批中文网友在新浪微博、Twitter微博上发起"占领奥巴马Google+"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31日在Google Plus 上开通实名认证账号,发布日常工作的信息和图片。一时间,中国大批网友在奥巴马的信息后面留言或发表评论,有网友表示,"奥巴马的Google+"评论已经变成中文网。

其后,Google Plus重新被中国官方封锁,而该占领行动却成为持续热议话题。TED基金会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称这场动动是"是无组织的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在中国网络上日渐活跃和增多,社交网络也在改变着事件和影响着历史。

中国漫画家"蟹农场"就此创作了一幅漫画,奥巴马的Google+页面,中国网友蜂拥而至,高举的标语牌上写有"刘晓波无罪"、"释放陈光诚""高智晟回家"、"关注西藏"、"新闻自由"、"拒绝审查"等。
"这是来自中国最真实的声音"
德国之声通过网络与"蟹农场"进行沟通,他表示这是一场网民自发的活动,那里的留言看起来十分混乱,就像街头的涂鸦一样。但这个活动很真实地折射出中国网民的心态。
他表示:"之所以想到涂鸦,因为涂鸦经常被认为是污秽,粗俗,噪音,违法,并且被许多艺术家不齿,可是这阻挡不了涂鸦者的表达欲望。涂鸦从本质上讲是反抗的艺术,有强 烈的自由表达精神。每个涂鸦者汇集在一起,能达到很引人注目的效果。从这一点看,占领奥巴马活动是一种数字涂鸦,我个人认为是一件有趣的活动"
据他观察,行动进行到第二天,有着更为丰富的互动:"大家去接近一个政治家或一个政客,看看他在说什么做什么,说一句自己的话,留一句呼吁或抗议,难道不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吗?"
他也期待能够有网友持续该活动,通过这个渠道传递中国网民的声音。对于一些美国媒体上就此表达的对中国网友质疑和不解的报道,他认为美国政客或美国人应该重视这些来自中国最真实的声音。
"防火墙终将不存在"
德国之声也就此采访了中国新媒体人、现就职阳光卫视的北风,他认为这场看似无序的活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和Google Plus的短暂解禁有关。而留言和评论内容,也表现了网民诉求的多元化。
"我们观察到有网民用中文在奥巴马信息后面留言或写评论时,有很多外国人不解,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中国人?他们在说什么?有些人就用英语来解释,我们只是希望奥巴马更加注重中国的人权,也有人说,正因为我们不能给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互联网言论下作评论,所以我们来这里作评论。中国网民尽管有很多网络被封,他们还是竭尽所能通过类似的窗口、渠道向西方的政要反映诉求,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如果很多网民愿意这么做,防火墙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Google Plus再次被封,北风认为中国当局在各个点上强力维稳,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官方维稳资源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作者:吴雨
责编:苗子

Friday 24 February 2012

王立军案最新进展 美方人士谈领馆事件 / VOA

王立军案最新进展 美方人士谈领馆事件:

*美官员:中方要求美领馆归还材料*

中国方面至今仍然没有透露重庆副市长王立军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说在“调查”。海外有不少报道说,王立军给领馆留下不少检举揭发材料。有美国官员说,北京现在要求美国方面归还这些材料。

自从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培养的“打黑英雄”王立军2月6日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以来,围绕其进领馆的动机和所作所为有不少消息和猜测,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只是简短说明,王立军进入了领馆,正在调查。

*王立军领馆停留10小时*

以前的报道说,王立军在美国总领事馆停留了一天,而华盛顿时报的资深编辑比尔.戈茨(Bill Gertz)最新透露说,王立军在领馆停留了“10个小时”。

有报道说,王立军在美国总领馆留下一些材料。华盛顿时报的资深编辑比尔.戈茨说,王立军留下了不少材料(a stack of documents),而且中方现在要求美方交还这些材料。戈茨说,如果交还这些材料,可能对王立军造成极其不利的后果。

*美官员:王立军命运掌握在美方手里*

华盛顿时报资深编辑戈茨是星期二在《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上发表其报道的。他的消息来源是美国官员(A U.S.Official)。文章援引这位官员的话说,“王立军的命运现在掌握在美方手里。”他说,如果把这些文件交给中国当局,王立军有可能被置于死地。

报道说,王立军在中国被认为是打黑英雄,但同是也被认为是侵犯人权的“酷吏”。报道说,这些材料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据信包括有关薄熙来腐败的材料。

这篇报道说,在王立军进入领馆后,薄熙来手下的官员派出装甲车和坦克,包围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试图逼美方交出人来。北京派出一名国安部高官抵达成都后,双方的僵持才算告一段落。这名官员陪着王立军离开领馆,乘坐飞机去了北京。

据报道,走出领馆时,这名国安部官员和守在外面的薄熙来手下发生了“激烈言辞交锋”(a heated exchange)。重庆官员希望能带走王立军,但国安部官员不让,重庆官员没能把他带走。

不少报道说,这名国安部高级官员是副部长邱进。

*美官员:国安部拘留王立军*

报道援引另外一名了解中国情况(familiar with China affairs)的美国官员的话说,现在,国安部把王立军“安排”在北京某处,实行“预防性拘留”(in preventive detention)。据报,王立军不愿意同中纪委官员谈话,向他们检举揭发薄熙来。王立军认为,薄熙来能掌控中纪委,他向中纪委检举揭发薄熙来会对他自己相当不利。

*美议员要求调查王立军案处理方式*

上星期一,美国国会众议院外委会主席罗丝.雷提南曾要求美国国务院把相关的通讯、电邮都呈送国会,以便国会调查研究,看是否妥当处理了王立军在领馆的要求。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星期五说:“正在努力准备材料,回应议员的要求。”

华盛顿自由灯塔在以前的报道中(2月10日、15日)说,王立军到领馆要求庇护,但被拒绝了。在星期二(2月21日)的报道,援引另外一名(a third U.S. official)美国官员的话说,美方没有同意王立军的庇护申请,主要是不想影响习近平访问美国。报道说,这和上次方励之的待遇大相径庭。

*王立军案同方励之案异同*

戈茨报道说,1989年,方励之被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请进美国驻华大使馆,得到庇护。他在使馆停留了13个月,直到中国当局放他来美国。

不过,也有美国官员说,这两件事情无法相比,因为在王立军的案子上,当时中方看来想用武力来阻止王立军叛逃。

百度解禁赵紫阳 短暂闪现再消失 / VOA

百度解禁赵紫阳 短暂闪现再消失:













近日来,一向严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百度突然陆续开放“赵紫阳”等若干敏感词条的搜索结果,不过仅两天后,一些词条已经无法在百度百科中找到。人民日报今日(23日)发表评论文章提倡改革。一些网友惊喜之余后疑惑不解,但专家不表示乐观。

*百度突现讳莫如深的关键词*

百度百科21日首次出现赵紫阳的词条,简述了赵的生平和任职、撤职经过,短短一日就有两百多万人浏览。这个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网站对赵的称呼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有网友还在微博中晒出百度显示“天安门事件”、“六四事件”、“六四学生运动”等搜索结果的图片。另外,2004年北大时任教授焦国标发布的《讨伐中宣部》的搜索被部分解禁,曾多次撰文批评薄熙来的姜维平也同样被百度松绑。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文章,呼吁“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媒体在进步,制度在开放,高层派系权利争夺逐渐明朗化。

*专家不乐观 体制不可能改变*

前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制度开放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大同说:“不能说是进步,因为中国很多事情不是制度化的,不是法律化的东西,它突然发神经给你缓几天,突然又发神经又没有了,你很难说这是什么进步,你只是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过两天它可能又不行了,但是它制度上绝对没有放开这么一说,不可能放开它,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大同说,管制互联网的部门据说有20几个,譬如信息产业部、国安办、国务院新闻办,谁说话都有用,很难说哪儿下的令。他说:“有很多私人关系以中宣部的名义给媒体下个禁令,是不是中宣部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所有的人都是暗箱。”

有网友将百度开放姜维平搜索结果之举与前一阵的王立军事件相联系,认为中国媒体在王立军事件的处理上管制已经相对甚少。但是前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向美国之音记者证实,中国一些媒体计划要做的王立军专栏已经被中宣部明确告知下架。

2004年无意中把北大时任教授焦国标的《讨伐中宣部》发布上网后引发轰动的中国知名维权律师浦志强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预测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走向。他说:“有希望的领导人可能会倾向于保守和稳当,没有希望的领导人倾向于打黑唱红、别出心裁。”

*赵紫阳短暂出现再消失*

截至记者发稿时,百度对“赵紫阳”的搜索结果仍有一百多万条,“天安门事件”60多万条,“焦国标 讨伐中宣部”8千多条,但“姜维平”的搜索结果只有一百多条,且此姜维平非彼姜维平。但百度百科则无法显示“赵紫阳”的词条。

Thursday 23 February 2012

牛泪:总理布局身后事

牛泪:总理布局身后事:

老牛春节在京期间,已听说温云松将接替雷凡培,担任卫通董事长一职。消息提供者告诉老牛,该项任命已获国 资委领导肯定,不久就会对外公布。稍后大概三、四天后,算起来应该是2月15日左右,当老牛正在香港候机返美,突然收到朋友手机短 信,说他们会议刚刚结 束,温的任命已经公布。


因为当时王立军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关注薄熙来的行动与命运,这个消息立刻被老牛踩在鞋底。就这样,一直到老牛返美,因疲 劳过度休息一周之后,才看到媒体披露这一消息。其实在此之前,温云松――现在也应该称呼温总――已经在岗”奉献”一周有余。


老牛认为,温云松的这个任命,和去年六月份温家宝秘书丘小雄转任国税总局副局长一脉相承,都可以看做是温家宝总理 退休前,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家属和身边人安排身后事的举措。尤其是此番温云松的任命,更能证明这个判断。


这一调整,表面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正常提升(因为此前温云松已经是卫通的副董事长),其实仔细分析还是很有意思的。 此举意味着从此开始,温云松就成了这家央企的掌门人,拥有了副部级地位,打通了仕途上升通 路。以后如果一有机会,随时可以向政坛进军,成为政坛明星。


这一幕不由让老牛想起当年李小鹏从央企调任山西的过程。有传闻说,因为当时李鹏已然离休在家,为搞定此事,这位当 年威风八面的总理大人曾放下身价,亲自向中央暗示。由此一比,老牛不由感叹,这温总理能混到 四朝老臣,屹立不倒,绝非浪得虚名!他知道在位时就下手,这样一来不用看人眼色行事,二来钱已漂白入库,三来又可以为儿子扶上马 送一程,真乃政商通吃,荫及儿孙!


想起在2月6日――10日国务院研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上,温总理提出”本届政府能做的事绝不拖 延”(当时老牛还在国内过年)。如今看来,在为自己安排身后事的速度上,我们伟大的温总理果然没有片刻拖延哦……


对于温云松其人,想来不用老牛多说,各位博主也都知道他的事情。温家的两位大仙,作为总理家属,不仅自身形象在海外饱受争议,连带 着让总理简朴形象 的合法性都让人怀疑。老牛这次回国就发现,但凡谈到温的家属,除非是不谙世事的普通百姓,其他无论知识分子、政商人士,几乎无人不 知,无人不晓。


老牛有位多年老友,现在华锐风电母公司担任要职。据他告知,这家从大连发迹并迅速蹿红的风电企业,在进驻北京办公后不久(总部设在 在中国人民大学东 门附近的文化大厦内)就被温总理之子温云松盯上。后者当时是新天域资本(一家私募)创设合伙人,正是由他充当资本掮客,在其公关运作 下,华锐风电迅速上 市,他本人当然也赚得盆满钵盈。


另外多年前老牛在央企工作期间,和香港李家有过一些交往。得知温当年曾创立过一个叫优创科技的公司,后来该公司被李家二公子李泽楷 控股,并转化为旗下子公司。按李氏门下参与此事的要人说法,在从参股到控股的股权转换过程中,温公子可谓胃口巨大,贪婪之极。


另外还有平安保险的股权传闻,这个老牛多年前就听京城同一个大院长大的红二代讨论过,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确切证据,这个不能算数。 不过就算抛开这个不提,按老牛一发小保守估计,温的个人资产已数亿计(是不是美元老牛就不知道了)!


对普通百姓而言,这是个天文数字。无怪乎一说起反腐和解决贫富悬殊,国内民众、知识分子、老一辈叔叔阿姨们都一肚子气。而本届政府 在反腐和解决贫富悬殊上的表现也像一群废物,没一点底气――要是能有底气那才是怪事!


不过,这件事的讨厌之处还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温的这个角色转换实在太过离谱。老牛在央企主持工作三十多年,非常清楚央企人事壁 垒。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没有关系,在这些年想要进入央企工作并担任领导职位,那几乎是白日做梦。


而温呢?从前年10月份离开新天域资本加入中航科技集团(杨主席是老航天人,应该熟悉这家央企),到担任卫通的副董事长,再到担任 董事长之职。不到 两年时间,从一个私募资本的创始人,在捞够之后,又两面转换,一跃进入副部级领导岗位。这简直是火箭速度,是在严重挑战中国社会的公 平意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恰好就在这几天,我党《人民日报》又连续多日刊文大谈德政,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要公私分明、要当心失 德伤民身败名裂等 等。作为一个跟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出于对党国命运出路的担心,每每读起这些文章,老牛都觉得热泪盈眶!但可悲的是,今上又如 此,怎么好意思喊那么 大声呢?


{lang: 'zh-CN'}

相关日志



中国解禁“赵紫阳”百度百科可查 / BBC

据传,中国最近放宽对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相关信息的封锁管制,网民可以在入口网站百度,查阅涉及赵紫阳的相关信息。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周三(22日)报道相关消息,而不少大陆网民也对此展开讨论;而报道引述中国大陆学者指出,这可能说明中共当局放宽民众对赵紫阳的讨论
已经逝世7年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一直以来是中国互联网的敏感词。但21日凌晨,赵紫阳三个字首次出现在百度百科,千多字的内容讲述了赵的生平、被撤职经过,据悉至21日晚已有216万人次浏览。
到22日仍能在百度找到“赵紫阳”词条,除介绍赵紫阳生平,也提到“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指出他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对动乱的形成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百度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有分析认为,自发生“王立军事件”以来,中国互联网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姿态,或体现出中国网络舆论管理的新思路。
“王立军事件” 本月7日晚曝光后,除了首日的网上信息有所管制,其后的互动信息非常畅通,即使涉及重庆最高层官员的负面内容,包含对最高领导层的重要人事猜测,以及外国媒体的报道,都被容许快速传播。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2

“以说谎为生的职业”/ 羽戈

“以说谎为生的职业”: “以说谎为生的职业”
  
  
  电视正在放《悬崖》,我扫了两眼,听见张嘉译扮演的地下党员周乙说:“在我们这个以说谎为生的职业里,唯一让我内疚的是,对孩子的欺骗。”——心里不由一惊。
  假如周乙不死,活到今天,也许会发现,“以说谎为生的职业”不再是特工和潜伏者的专利,而在泱泱中华遍地开花,所有的孩子都得在谎言的盛大洗脑之中接受残酷的成人礼。新一代的职业说谎者,上至新闻联播,下至中小学教师,早已不知内疚为何物。就连周乙自己——我们可以推想,他在今日之中国,会是什么身份呢——或者,将良心搁在肮脏的路边,继续“以说谎为生的职业”;或者,重复他在电视剧里的悲情归宿。
  《悬崖》、《潜伏》等谍战剧,印证了我的一个论断:小说比历史更真实。“小说”是泛指,包括剧本;“历史”则是特指,即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以及潜伏在教科书背后遥控指挥的意识形态。谍战剧源于虚构,却在不经意间折射了历史斗争的严酷真相,尽管其中不乏涂脂抹粉,不乏夸大其词;教科书却恰恰相反,它本应以真实为根基,却无时不在虚构,无处不在删削,连一句周乙的内疚,都被隐藏于纸背的黑暗。
  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曾下令废除苏联的高中历史考试,理由是,测验学生知道多少谎言毫无意义。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则向美国历史教科书宣战,写成《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此书自1995年出版以来,畅销不衰,全球各种版本总计销量超过了100万册。去年我读罢此书,便建议一位教高中历史的朋友东施效颦,写一本《老师的谎言——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估计单在大陆就能卖上百万;不想迎来了他一通牢骚:第一,要写的话,则不止一本,甚至十本都不够;第二,写成了,哪里敢出,哪里能出呢。他还总结了一条规律: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所书写的史事距离——不管是时间距离还是空间距离——我们越近,错误和谎言就越多。
  然后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念起了那句名言:今日中国,不是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是容不下一张真实的讲台。
  如果教科书上的错误难以被修正,那么“以说谎为生的职业”,教师必将是其中最庞大而最无奈的一群。我问一些教书育人的朋友,是否曾像周乙那样,当照本宣科的谎言脱口而出之时,直视台下如故乡的湖水一样清澈、纯净的孩子的眼睛,心中会有所内疚呢。所听到的答案自然千姿百态,教数理化的朋友说自己从不说谎,在大学教法律的朋友说他讲授的法理学本身乃是一种“高贵的谎言”,最纠结的回答,来自在中学教语文、政治与历史的朋友,为了平定内心的交战,他们常常玩左右互搏,一面让学生观赏《放牛班的春天》,一面教他们高考作文如何虚张声势、投机取巧才能得高分;一面给学生发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让他们自习,一面端坐讲台之上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而忘了下课时间……
  人世间,的确存在以说谎为生的职业,它可以是特工,可以是政客,可以是演员,却万万不可是教师。所谓心灵的园艺师,灵魂的工程师,心灵与灵魂的天敌,就是谎言及其后的魔鬼。当教师沦为职业说谎家,那么他便陷入了对自身的否定,教育便陷入了谎言的滚雪球运动,一代接一代的谎言教育,犹如俄罗斯套娃,迷失于谎言循环的我们,永远找不到通往真相与正义的出口。
  谎言对学生的荼毒,不仅在于损害了他们认知世界的视力,更在于扭曲了他们对人性、勇气等美德的姿态。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有一个情节,班费丢了,教官让学生相互检举,让他们把所认为的窃贼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却遭到全班同学的群起抗议,被骂为“烂人”,被投书袭击。恕我直言,这样的场景,只可能发生在台湾;这样的电影,哪个大陆导演能拍出来呢,因为现实生活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支撑。在我们所处身的教育语境之下,明知教官吐出的是狼奶,学生却必须吃下去。
  所以我们的艺术作品,只能如《悬崖》结尾这般反讽:
  周乙说: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新政府,没有皇帝;没有权贵;没有剥削和压迫;不会丧权辱国;让人民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新政府不会奴役人民。
  高彬答:愚蠢!幼稚!
  ——谁在说谎?
  
  供《新快报之意见周刊》

自由亚洲:艾未未宣布中止和台北美馆合作出版画册的计划

自由亚洲:艾未未宣布中止和台北美馆合作出版画册的计划: 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到今年一月二十九日,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艾未未个展。但艾未未却在展览一结束,就在推特上发出简短讯息,表示他已经中止和北美馆合作出版画册的后续计划。

艾未未周一上午接受本台访问时,说明了中止的原因。他说,在展览前后,感觉到台北方面不是很积极,例如他自己并没有收到非常正式的邀请。之后,我们的团队在台北布展期间,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的接待,对照我自己处在如此困难的情况,让自己感觉到很不受重视。何况会被抓捕,和去台北多少有些瓜葛。

个展开幕的情景,更让艾未未团队心寒。艾未未说,在开幕式上几乎没有人,台北方面没有做出宣传。这让人特别不舒服,因为做展览,就是为了和更多艺术家和华人同胞参观、交流。即使艾未未本人不在台湾,原本也相信馆方也能做好,而不是尽量压低调子,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华人社会展出。我原本很看重台湾这么一个民主自由的政治与文化的氛围。

具体谈到画册出版,艾未未说,馆方一再拖延出版时间,导致竟然没有办法在展览期间即时推出。艾未未说,按理说出画册是馆方的利益;而且如果现在才出,民众买了画册,想看展品,展览却已经结束了,这是以往和各国美术馆合办展览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对于艾未未声明停止合作,台北市立美术馆发出书面声明表示,已经得到相关信息,目前持续和艾未未工作室联系,期望藉由持续的沟通,将此项出版计划顺利实现。

对于北美馆表示会持续和艾未未联络,艾未未说,工作室已经向馆方发出了正式通知,中断出版已经成定局。

被问道中止和北美馆合作,是不是对北京市长郭金龙访问台湾的回应。艾未未表示,这两件事没有直接关係。但他也强调,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目前不断地做着各种「交易」或者说「交往」,这对两地都有好处,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是拿民众的权利,例如自由表达等等作为交易,那是非常令人失望的。但很明显的,台湾现在的政治,正是不断地牺牲自己的价值观,这就不仅令人遗憾,而是可耻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北的报道。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al-02202012093029.html

Tuesday 21 February 2012

闾丘露薇:我想去缅甸

闾丘露薇:我想去缅甸:

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去缅甸。自从2009年到缅甸采访,被当时的军政府遣送出境之后,不单单是我,所有的香港媒体记者,再也拿不到缅甸的采访签证。今年本来有一次机会,可以看看缅甸在军政府下台、民选政府上台之后,是不是有所改变,很可惜,原本要出访缅甸的采访对象,临时取消了行程。


当时已经做过最糟糕的打算,那就是如果缅甸政府不签发记者签证的话,那么就用旅游者的身份入境。我的同事在2011年11月,缅甸举行时隔二十年之后的选举的时候,就是用游客身份去采访。结果,不单单看到一场安保严密的选举,同事的所有拍摄,也是偷偷摸摸。


不过对于有过被遣返记录的自己,是不是能够取得旅游签证,也有点担心。唯一可以测试的方法,就是去申请一次旅游签证试试看。电影演员杨紫琼被缅甸政府拒绝入境,虽然缅甸官员没有向她说明理由,但是那个时候,她刚刚拍完《The lady》这部电影,扮演了昂山素季,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至于我和我的摄影师,三年前为何被递解出境,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当时我们拿着缅甸签发的记者签证。抵达的第一天很正常,我们大摇大摆地拿着摄影机在街头拍摄,当地的翻译知道我们有记者签证,就不再担心。


第二天,当我们出现在采访对象下榻的酒店,准备拍摄时,三四个身穿当地白色裙装的男子站在了我们面前。他们不说话,只是用手示意我们站在原地不要动,然后把我们团团围了起来。我意识到,这应该是当地的警察。


我尝试用英文询问原因,但是很快我放弃了自己的努力,因为发现自己在对着一堵堵墙说话。我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和面对的这些人有交流的,正面的词语可以形容他们“尽忠职守”。


在中国大使馆斡旋下,我们终于获得自由。但是很快,我发现一个白衣人,拿着照相机拍摄我们,当时我和摄影师开玩笑,对方在“点相”,却没有想到被自己言中。



第二天,当我们站在首都内比都采访对象下榻下榻的酒店门口,尝试进入的时候,这名白衣人,拿着照相机,对照着我们看了几次,于是,我们被三个持枪的军人,塞上一辆人货车,带到附近岗亭进行问话。


同一时间,他们也在盘问我们的司机。当我们坐在遣返的车上往仰光机场走的时候,翻译从仰光打电话来告诉我,我们住的那家酒店,也被盘问了一番。这让我很担心,不知道这些当地的司机、翻译甚至酒店,会不会因为我们而遭到惩罚。


询问分成好几批,穿军装的,白衣人,直到最近看了电影我才明白,这些白衣人,类似于秘密警察。他们个个表情严肃,似乎站在他们面前的,都和他们有着深仇大恨。而军人的态度,要好一些。最后被叫来遣送我们的入境处官员,更是一副勉强为之的态度,车途中间,还请我们两个在路边的餐厅吃饭,把我们送到机场的登机口的时候,还向我们道歉,因为我们的签证没有丝毫问题。


那一次,我最遗憾的,是没有拍到昂山素季的家,那座软禁她的房子。湖边每隔二三米,就有一名持枪的士兵,司机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加快速度,也提醒我们不要尝试在车窗里面向外偷拍。


只是最近,缅甸的变化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了。昂山素季可以重返政坛,网络管制取消,大批政治犯被释放,更是准备制定新闻法,取消新闻管制,这都显示执行了五十多年的高压政策正在被放弃,缅甸正在褪去神秘的面纱,向着一个正常国家转型。


也因为这样,更让我想去亲眼看一看这两年多发生的变化。最后一个不通手机的首都内比都通电话了,仰光市中心可以看到时装表演了,媒体可以批评政府了,街头出现昂山素季的照片了。


如果读过关于昂山素季的书,看过电影,你就会看到,这个国家,人民为了变革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尽管在过去这些年,不断遭受打压,但是只要有机会,就会争取做点什么。而昂山素季过去24年的坚持,成为了一种象征。

Monday 20 February 2012

艾未未和瑞士建筑师为文化奥运会再联手 / VOA

艾未未和瑞士建筑师为文化奥运会再联手:

中国艺术家和异议人士,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体育场的构思者之一的艾未未,今年将再次有机会获得文化奥运金牌。他和曾经在鸟巢项目上一起合作的两名瑞士建筑师再度携手,准备在伦敦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点附近的肯辛顿花园,修建一座新的展馆。

艾未未、雅克•赫尔佐格以及皮埃尔•德•梅隆是蛇形画廊委任的,创建这个艺术中心夏季楼馆的一大批世界知名设计团队当中最近的一个团队。今年这个中心的展览是伦敦2012文化奥运会的组成部分。

这个画廊的主任茱莉亚•琼斯表示,修建这个展馆的主意,自然是从这个三人团队设计鸟巢发展而来的。她说:“他们三人之间彼此都非常熟悉,都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这是一种探讨。这也是他们继续从事的某项事业,这就好比他们是在曾经停止的地方重新开始干。这是对他们三人之间能够设计某个在蛇形画廊展出的非凡作品所需的友谊和共同合作的一种证明。”

赫尔佐格以及德•梅隆获得过2001年的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艾未未则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2011年度的风云人物之一。

*艾未未等三人通过视频聊天软件交流*

这个名人荟萃的团队目前是通过skype软件进行联络的,因为艾未未在今年6月前被禁止离开北京。这名公开批评中国政府的艺术家,去年由于逃税指控,在监狱中度过了81天,艾未未表示那项指控具有政治动机。

他们三人通过这个视频聊天软件,设计出一个方案,把画廊外的草坪变成一种考古遗址的样子。蛇形画廊负责人茱莉亚•琼斯说:“他们正在研究过去这些年来画廊委任修建的11座展馆的设计思路、特点和遗产。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突显出很多和我们进行项目合作的建筑师创作的具有极其明显的轮廓特征的作品。”

这个计划包括向地下开挖1.5米,来显示出反映过去楼馆保留的片段。一个巨大的天篷将被用来增加覆盖这个最新作品的展品高度。这个展馆所处的地点极佳。蛇形画廊距离将在肯辛顿花园举行的铁人三项赛事地点只有走路5分钟的路程。

*不知艾未未6月能否出国参加运行仪式*

但是艾未未能否出席今年6月举行的这座展馆的正式运行仪式,目前还是一个问题。

蛇形画廊负责人茱莉亚•琼斯说:“我们所处的地方确实是参与奥运的一处绝佳地点。但是我们真的还不知道艾未未的打算如何,不知道他是否会被允许离开中国。他要是能来,绝对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我们希望他到时能来。”

duyanpili: 唯有自焚 RT @bimawen: 【我拿什么监督您?!】刚刚当选江西省长的鹿心社说:“请全省人民对我严格监督。”—— 人民拿什么监督你?报纸归你管,电视归你管,网络归你管,电台归你管。。。我这条信息都归你们管,说删就删,从来也没跟我商量过。转

duyanpili: 唯有自焚 RT @bimawen: 【我拿什么监督您?!】刚刚当选江西省长的鹿心社说:“请全省人民对我严格监督。”—— 人民拿什么监督你?报纸归你管,电视归你管,网络归你管,电台归你管。。。我这条信息都归你们管,说删就删,从来也没跟我商量过。转

Saturday 18 February 2012

奥巴马光顾旧金山中餐馆引争议 / BBC

正在旧金山进行筹款活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光顾了唐人街一间中餐馆购点外卖,既引起食客轰动,也引来争议。
奥巴马在午餐时间进入中餐馆“迎宾阁”,令正在吃饭喝茶的食客大为惊讶,引起轰动。
许多客人争相与奥巴马总统握手并拍照留念。
奥巴马亲自付钱购买两袋外卖粤式点心,并与顾客们握手拍照。
据报道,奥巴马在旧金山将参加3场筹款会,其中前两场是为富有的支持者而设,而最后一场是为一般大众而设。

争议

据法新社报道,奥巴马光顾中餐馆既引起了食客的轰动,但也引来了争议。
有报道说,奥巴马光顾的这家中餐馆的菜单上提供鱼翅汤,环保人士认为饭店和餐厅向消费者提供鱼翅,会威胁到沙鱼的生存和海洋生态平衡。
白宫发言人卡尼周五(2月17日)回应说,奥巴马没有购买鱼翅,而直到媒体报道后,奥巴马的幕僚团队才注意到这件事。
卡尼在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说,奥巴马享受到访唐人街,他外带了大量点心,但没有购买鱼翅汤。
环保人士表示,许多渔民将捕获的鲨鱼活切鱼鳍后丢回大海任其死去,每年有数千万条鲨鱼因而被杀。
美国从2000年开始便禁止在该国水域内进行“海上切鳍”。
奥巴马也在去年1月份时签署了“鲨鱼保护法”,规定禁止将切割的鱼翅进口美国。

昂山素季归来 / 南方人物周刊

她会像曼德拉那样象征性地担任一届领导人就挂冠而去,还是像哈维尔一样让现实政治销蚀了声望,或者是拥有一个昂山素季独有的结局?
  昂山素季(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10年11月,以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的获释为标志,缅甸军政府出人意料地开启了民主化进程。一年多来,昂山素季的遭遇和举动,成了判定缅甸民主真假的试金石。去年8月,她和总统吴登盛的会见和对缅甸改革的表态,触发了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对缅甸的首次访问;不久后,威廉?黑格成为56年来首次访问缅甸的英国外交大臣。而就在同一天,挪威成为第一个解除对缅甸制裁的西方国家。缅甸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1年11月18日,昂山素季正式递交了参加2012年4月议会补选的报名表。这是66岁的昂山素季首次竞选公职,虽然她已经投身政治24年,遭受了近16年的软禁,但她一直是个民间人士。昂山素季说,如果当选议员,她不排除在政府任职的可能。一位记者建议她出任外交部长,昂山素季微笑地回答,“我会十分认真地考虑。”
  一周后,在仰光茵雅湖南岸的家中,昂山素季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她的政治生涯和非暴力的政治理念。接着,一部以昂山素季为原型的传记类电影《夫人》(The Lady)开始在全世界公映,她被推上全球偶像的高度。
  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日本京都大学的访问学者、坚定的非暴力理念,这样的经历固然令人羡慕,但远不足以使她成为缅甸反对派的当然领袖。1988年,在西方生活了28年、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为探视母病偶然回国,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很多缅甸人来说,她的面庞和眼睛很容易让人想起遇刺的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
  在南亚和东南亚,政治是一项家族事业——当万众敬仰的政治领袖去世或被仇杀后,出于对“第一家庭”的膜拜和同情,其妻子或女儿往往在民众拥戴下,沿着亲人鲜血铺成的道路,一步步走向政坛。这一地区涌现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她接的是丈夫的班;涌现了穆斯林世界第一位女总理贝?布托,她继承的是父亲的衣钵,并在遗嘱中指定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孤儿寡母”政治。
  昂山素季最初的崛起,显然离不开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但很快,她树立起有别于父亲的鲜明个人形象,一方面,她美丽、平和,全力付出;另一方面,她内心强大、极有毅力。这让她和一众为了巩固和扩大家族利益而参政、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的“孤儿寡母”们划清了界限。
  昂山素季的价值观,和西方的“普世价值”有高度重合的部分,也有她从静修和个人际遇中的独特感悟。24年来,面对极权主义、暴力、监禁、暗杀、言论控制的现实, 昂山素季总以从容姿态作无声的抗议,而反对以暴易暴。在她看来,以暴易暴表面上看最有效果,实际上却让自己堕落到与军政权同样的地步。给传统上不择手段的政治赋予道德的意涵,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1962年以来,缅甸的军人历经叛乱、民族分裂和西方经济制裁而巍然不倒,却把这个头戴鲜花的纤弱女人视作最大的敌人,原因恰在于此。
  对于在崇尚流血牺牲和不妥协斗争的氛围中长大的人而言,要么觉得昂山素季名大于实,要么觉得她懦弱、不敢反抗,而没有意识到:人在面对威胁时,本能地会选择暴力抵抗,但在非暴力运动中,人们以非暴力对抗暴力,这需要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勇气,宽恕敌人需要更宽广和自由的心灵。
  我们应看到,非暴力不合作能够成功的一个条件是,统治阶层相对来说不那么残暴,社会大多数也能够保持理性的克制。缅甸军政府纵然倒行逆施,毕竟没有把昂山素季投入监狱,也没有让她不明不白地死去。如果面对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估计她早已被党卫军或者克格勃暗杀。从这个意义上讲,昂山素季的伟大,属于全体缅甸人。
  以温婉和坚定,昂山素季等到了缅甸开始走向自由和民主的这一天。4月补选的胜利,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到那时,她将不再仅仅是反对派的偶像,而是进入了主流政治,那个不仅需要理想和原则、更要有合乎现实策略的地方。而人们对她最大的担心是,她在政治中表现得太像一个圣徒,忽视了现实的领导力。而昂山素季说:“我不喜欢那种永远工作下去的想法。”她会像曼德拉那样象征性地担任一届领导人就挂冠而去,还是像哈维尔一样让现实政治销蚀了声望,或者是拥有一个昂山素季独有的结局?
  我们拭目以待。
  素季的国度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杨潇 发自缅甸
  日期:2012-02-10
  见过昂山素季的一些人会产生疑问,她的内心是否太过坚硬?据说她的长子亚历山大对母亲牺牲家庭一直心存不满,而刻薄的批评者甚至嘲笑她一直在固执地坚持“民主圣战(democracy jihad)”。我也怀疑在她优雅的举止和人格魅力之后,隐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遗憾和悲伤,但我又怀疑,也许我们的怀疑,仅仅是因为我们走不到她的层次,没有能力去理解她罢了
  昂山素季(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1947年,两岁的昂山素季(中)和父母与两个哥哥合影
  1991年,昂山素季的两个儿子代领诺贝尔和平奖
  仰光大学道54号,昂山素季住宅,她曾多年被软禁于此(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昂山素季的家中悬挂着父亲昂山将军的巨幅画像(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清早曼德勒街头的市井生活。行驶的报废车辆瘫痪在路中间是常见景象,司机和乘客对此习以为常(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缅甸民盟总部,大部分成员年纪都比较大,发展年轻人加入是其面临的任务之一(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缅甸民盟总部,简陋得就像路边不起眼的修车铺(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仰光昂山素季家中,一场茶聚结束后,仍然不断有年轻人过来和她交谈或者合影(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昂山素季家中,三名志愿工作人员,他们都曾是政治犯(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1
  2011年11月底的一个下午,昂山素季站在自家庭院里,一场茶聚临近结束,仍不断有年轻人过来和她谈话或者合影。她依旧头戴鲜花,向每一个人微笑。这次是两朵黄玫瑰,照例是从庭院草坪中采摘的。她66岁了,身形保持得极好,因为化了淡妆,脸上原有的一点点阴影也消失不见,只有深陷的眼眶提示着她的年龄——然而她的眼睛又是明亮的,当她看着你时,你能感受到目光的力量。
  阳光刚刚好,茵雅湖上吹来小风,草坪边有张桌子,上面摆着菠萝汁和各式甜点,有人先离开了,剩下的人三五成群地继续聊天。“那是缅甸现在最红的歌手,”昂山素季的朋友U Htin Kyaw远远地指着一个女孩告诉我,“那边,是本地很有名的一个电影演员。”
  不知此景是否让昂山素季想起牛津的夏末野餐,在离开英国23年以后,这并非常见的场合。仅仅在一年多以前,这还是一块外人不得踏足的禁地,而当时处于软禁中的昂山素季,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敏感词。有一段时间,军政府甚至不允许人民说出“素季”这个名字,于是人民就改口尊称她为“夫人”。“两年前,这些明星不可能来见她,”这次聚会的组织者Myo Yan Naung Thein说,“他们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支持。但现在不同了,人们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出他们对夫人的支持。”
  “你觉得他们是真心的吗?”我问。
  “我知道他们是真心的,正如他们以前是真心害怕一样。你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来,那种眼神和他们见到丹瑞大将时的生硬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把夫人团团围住,然后拼命鼓掌,即便是现在的新总统,也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2
  我们是乘出租车前往“夫人”住处的,出发前,一位华人朋友建议我们离开酒店后再打车,我们也觉得有必要防止“眼线”——出于切身的体验,中国人乃至华人好像对“解冻”这类的事情总是抱有更多的谨慎。上车后,我对司机说“昂山素季家”,他应了声“OK”,踩油门出发。在缅甸,每个的哥都知道昂山素季位于茵雅湖南岸的家,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被告知经过这里时不得减速、不得张望。15分钟后,我们到达大学道54号,司机猛打方向盘,拐出一个巨大U形后停在目的地门口——以前,掉头在这里也是明令禁止的。
  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20年来首次全国大选,选后一周,政府释放了昂山素季;2011年3月,国家权力移交给议会任命的文官政府,统治缅甸多年的丹瑞将军退居幕后。总统吴登盛上台之初宣布将要推行民主,但动作寥寥,“于是我们都很悲观,”缅甸一家新闻周报的主编U Thiha Saw说,“然后到了8月19日,总统突然会见了昂山素季,这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发生了什么?”
  这次会面成为缅甸的U形拐点,自此以后,作为走向和解的象征之一,昂山素季的名字不再是一个禁忌,她的头像开始出现在媒体头版和大街小巷,官方媒体对她和NLD(全国民主联盟,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派政党)持续20年的攻击也偃旗息鼓。
  “报纸注册与检查司”仍然存在,所有报纸在付印前仍须将版面大样交由他们审查,但审查标准却大大放宽了。U Thiha Saw的报纸翻译了著名缅裔学者吴丹敏(Thant Myint-U)在海外“流亡媒体”谈缅甸改革的对话录,居然得以全文发表,“审查部门只改了几个小地方,其中一个要求是将‘政治犯’改成‘良心犯’,另一处则是将‘军事独裁统治’改成‘独裁统治’。”
  市场化的报章呼吁继续改革,甚至呼吁释放更多的政治犯,“只要他们是从‘为了国家好’这样的基调来谈这件事,那么文章就可以发表。”不止一个记者这样告诉我。
  “媒体也在不断地试水,看看底线到底在哪里。”一位资深媒体人说,“有媒体不送审就发表一些文章,然后就得到停刊两期之类的小惩罚。”
  2012年1月,吴登盛首次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改革是基于人民的愿望,”他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人民希望国家保持和平稳定,实现经济发展。”
  而在仰光,不少人相信改革与阿拉伯世界的变局有关。“丹瑞将军不希望看到两种情况,”人权活动家Myo Yan Naung Thein说,“第一种情况,继任者也是独裁者,这样他会忌惮前任影响力并伺机清算;第二种情况,被革命推翻。两种情况都会威胁到他的性命。”
  在吴丹敏看来,缅甸政改的动因有二:其一是在新的政治体制里,总统、议会、地方政府、军队等机构分享权力,每一方都设法寻求变化,这给了社会更多空间;其二是总统及其他有改革思维官员的决心,他们相信,缅甸的现状难以为继,必须找到新的方向。
  3
  在官方英文报纸The Myanmar Times(缅甸时报)的编辑部里,我见到了一份从审查部门送回来的大样,那是名为《Hope Rules》(或可译作“希望引领人民”)的大选一周年特刊,回顾了缅甸社会的各种变化。压题照片被划上了一个红叉,一位编辑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用了民众抗议的照片。”而一篇名为《为什么缅甸改革会令越南心焦》的评论则被直接拿掉,“大概是担心影响两国关系吧……”编辑猜测。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整版的重头文章《缅甸:过去、现在和未来》,事实上,这里只有一处改动:五张配图(从左到右依次是昂山将军、奈温将军、丹瑞将军、吴登盛、昂山素季)最右边的那张上面打了个红叉——看起来,他们并不认为昂山素季就代表着“未来”,虽然他们承认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创造了“过去”。
  1941年,26岁的学生运动领袖昂山带领包括奈温在内的所谓“三十志士”出国接受日军培训,冀望在缅甸发起暴动以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这“三十志士”便是日后缅甸独立军的核心。后来日军进入缅甸,缅甸人发现日人统治比英人更残暴,将士们遂又转向联英抗日,“(当初联日)并非因为我们有赞成法西斯的倾向,而是因为我们的愚直失策和小资产阶级的胆怯。”昂山后来承认。
  “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年初,经过谈判,昂山与英国首相签订了保证缅甸在一年内完全独立的“昂山-艾德礼协定”。同年4月,昂山出任临时政府总理,但3个月后,他与6名阁僚在仰光被暗杀,时年32岁,留下两个儿子和两岁的女儿素季。
  昂山可谓缅甸国父,又是缅甸军队的创立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缅甸军政府把他视作一个爱国主义的图腾,仰光最大的市场、最重要的街道和最大的体育场都以他命名,在爱国教育和宣传下,昂山将军几乎受到所有人的爱戴——而当他那支持民主自由的女儿回国后,这一点便成了军政府的大麻烦。
  4
  或许是因为对父亲所创军队的感情,又或许因为在海外生活了太长时间,早期的昂山素季把爱国主义放在了自由主义前面,在她作于1980年代前期的《Let’s visit Burma》(后结集出版改名为《吾国与吾民》)中,她回避了内战问题,把克钦、克伦、掸邦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单单描绘成富有魅力的神秘所在,她也避免在文章中直接批评奈温的独裁,“在军政府的统治下,缅甸成为BSSP(社会主义纲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他政党都被取缔,限制民众政治自由的举措是出于维护政府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1962年3月2日,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文官政府。奈温早年随昂山接受日本军部培训时即养成了对政党政治的厌恶,他解散了议会,宣布要建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这一意识形态自称融合了马列主义、佛教和缅甸传统,实际上把缅甸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执政后这位将军的喜怒无常令人印象深刻,1970年代他曾突然宣布:所有的车辆必须靠右行驶(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之前遵循靠左行驶原则)。于是时至今日人们仍会在仰光街头看到这般怪现状:司机在右边驾驶着各种日本报废车,纷纷靠马路右侧行驶。
  不过真正把缅甸拖入深渊的是奈温灾难性的国有化及锁国政策,很多企业和银行(包括中国银行)被无条件收归国有,大量国外的教育、交流机构被驱逐出境,缅甸错过了世界经济起飞的六七十年代,到1980年代后期,已由“东南亚的明珠”落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细节是,在1960年代之前,从西方前往新加坡或者曼谷,须经由仰光转机,而现在,情况反过来了。
  1988年4月2日,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后,昂山素季经由曼谷飞抵仰光。这是她1960年以来第一次回到自己的祖国,过去的28年里,她求学于新德里,在牛津取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短暂任职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和不丹外交部。1972年,她与英国学者、藏学专家迈克?阿里斯结婚,此后多数时间她与丈夫生活在牛津,吴丹敏在一本书里回顾了1984年春天拜访素季一家的情形,“天气很好很暖和,他们家砖砌的花园里开满了鲜花,我们聊牛津最近上映的电影,迈克悠闲地吸着烟斗,两个孩子在屋里玩耍。素季讲话彬彬有礼,甚至带着点学究气,她鼓励我来英格兰读博士学位,鼓励我也一起来研究缅甸历史。”如果说那时昂山素季希望为祖国做点什么的话,除了研究缅甸历史和文学,无外乎为它建一座图书馆,或者推动一项交换学习项目等等。
  但这一年发生的学生运动改变了所有人的轨迹。
  6月底,知道母亲将不久于人世,昂山素季决定回到大学道54号的家中,陪母亲度过最后的日子,阿里斯和两个儿子也从英国赶来,陪她最后一程。因为要照顾母亲,昂山素季始终和如火如荼的民主运动保持着距离,但这并不能阻止学生、记者、律师、艺术家以及被奈温罢黜的改革派军官络绎不绝地前往拜访,他们希望国父的女儿能够站出来领导缅甸的民主运动。
  5
  大学道54号外面的围墙、铁丝网和铁门都有明显翻新的痕迹,我敲响铁门,对着一扇小窗报出名字。门开了,3个看上去有些腼腆的中年男人把我迎到候客区。旁边台阶上,一只拴住的小猎犬好奇地看着我这陌生人,我认出了这只“全缅甸最著名的狗儿”——2010年11月昂山素季获释时,小儿子金送给她的礼物。
  院落不算小,进门左侧是几片被鲜花环绕的草坪,再过去是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楼,看上去有些陈旧,和仰光市区那些“摆在特拉法加广场也不显突兀”(Lonely Planet语)的殖民时期建筑相比,就更加缺乏特色。那正是23年前民主运动的精神中枢,也是后来昂山素季被软禁或者半软禁二十多年的地方。
  1988年那个夏天,奈温警告游行的民众:“如果军队开枪,他们一定会击中目标。不会有朝天鸣枪。”8月8日,后来在缅甸人的口述史上被记载为“8-8-88”的日子,军队果真向游行人群开枪,数千人被杀,举世震惊。
  “当我最初下决心参加民主运动时,更多的是出于责任感,”昂山素季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但同时,我的这种责任感和我对父亲的爱密不可分。”8月26日,仰光大金塔前的广场上,昂山素季发表了她的第一次演讲,“我们需要第二次独立斗争。”她宣布。一个月后,她联合其他几位支持民主的军官成立了全国民主联盟(NLD),并开始在缅甸全国发表演讲,倡导公民不合作,呼吁人民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1989年4月,昂山素季来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的德努漂(Danubyu),她和支持者要在这里争取民众,以非暴力抗争继续挑战军政府底线。“我不认为自己是甘地式或者佛教徒式的政治家,当然,我是个佛教徒……但我反对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它会形成仰仗武力改变政局的不良传统。”
  一队士兵拦住了他们,领队的士官警告他们:“不许再前进了。”
  “让我们过去。”面对来复枪,昂山素季回答,她继续向前。士官再次警告:“再往前我们就开枪了。”昂山素季没有停下脚步,就在这时,一个更高级别的士官赶到,下令不得开枪。
  这一次,勇气赢了。
  “或许她希望着,这样的事情会在全国不断发生,‘第二次独立斗争’也会这样展开,经过和平与坚定的抗争,NLD终会取胜,军队终会奇迹般地退让。” 吴丹敏写道,“悲哀的是,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1989年7月20日,昂山素季被军政府软禁,NLD核心成员也多被逮捕。1990年,军政府同意举行大选,以为可以轻松获胜来获得执政合法性,结果却是NLD赢得了485个议席中的392个,他们甚至拿下了军队人口占多数的仰光Dagon区。显而易见,不少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把选票投给了反对党。
  但是军政府拒不承认大选结果,“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能以和平和稳定的方式治理国家的组织。一个国家不像蔬菜那样便宜,我们不能交权。”丹瑞大将说。
  因为被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方式,昂山素季通过BBC广播才知道NLD赢得大选及军政府拒绝交权。她在一楼墙壁上贴满了甘地、尼赫鲁以及她父亲的语录以示抗议,负责守卫的士兵看到了笑一笑,并不说话——他们被禁止和昂山素季“谈论政治”——但昂山素季会不停地跟他们说话,朝他们微笑,询问他们家庭的情况,跟他们开开玩笑,而对他们来说,一旦跟昂山素季说话,就要被替换掉。结果是,没有一个守卫能在大学道54号干得长久。
  1991年,软禁中的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暴力是它自己最难缠的敌人,不惧则是和它对抗最厉害的武器。为什么昂山素季能像甘地和她父亲一样成为人人折服的象征?她那令人感动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因素。”诺奖委员会主席在致辞中说。
  6
  见到昂山素季前,我在仰光采访了不少当地的学者、媒体人和NGO负责人,对于眼下的变革,他们纷纷给出谨慎的评价,可是往往难掩兴奋,“哪怕是在一年前,我都没法接受你的采访,”几乎每个人都会笑着说句类似这样的话。
  2011年年初缅甸议会开幕的时候(21年来的头一次),659名议员被领入新首都内比都宝塔状的议会建筑,一连几星期不得外出,不得使用手机和电邮,记者也不得去内比都采访。但是到了8月份,议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时,他们开始邀请国内外媒体。“本以为它是个橡皮图章,” U Thiha Saw说,“军方拥有议会25%的固定议席,我们去之前以为会有军队高层代表,结果发现多数都是年轻的军官,微笑着坐在那里,很少参与讨论,我觉得他们在那里只是为了维持宪法,因为要修宪,你必须有75%以上的议员同意……但其他非军方议员讨论得非常热烈,我记得有一次能源部长面对质询时说,我们在缅北有足够的发电能力,所以才会向中国供电。立刻就有两位来自密支那的议员站起来反驳他:你说的供电充足是什么意思?我们那边就经常停电!”
  “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这两位议员居然都来自执政党!” U Thiha Saw笑着说,“这是件好事,有一点真正议会的样子了。”
  门似乎正在打开,哪怕只是一条缝,透进来的阳光已经够让人高兴和自豪了,这正是我的仰光印象,有好几天,我也被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直到遇上了Eaint。她是一个缅甸记者朋友的妻子,27岁,娃娃脸,我和她丈夫聊天时,她就在一边听着。到了最后,她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我:“你对政治犯感兴趣吗?”
  “你认识他们吗?”我随口应了句。
  “我有很多政治犯朋友,”她顿了一下,说,“其实我也是政治犯。”
  很难形容当时的感觉,好像是这座城市一下子褪去了热带国家物产丰盈的迷惑性外衣。和佛教信众脸上永恒的无欲与满足,又好像是你潜入这座城市平静的水下,发现那里满是巨大而坚硬的礁石。2008年5月2日,飓风纳尔吉斯袭击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这场百年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约14万人死亡,而缅甸军政府却反应迟缓,在一周以后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接受外部援助。那时刚毕业两年的Eaint去灾区采访,因为看到无人救援的场景,想办法联系到联合国一个办事处,请求他们“救救灾民”。就这样,她成了政治犯,被判刑两年,一年多前才得以释放。
  缅甸政府已经释放了数百名政治犯,2012年1月13日,缅甸政府又释放651名政治犯。《在缅甸寻找奥威尔》(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的作者Emma Larkin说,在仰光,你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家庭:其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里有人就是政治犯。
  有人问昂山素季——这位全世界最出名的政治犯,“你曾说过,当你第一次被软禁时,非常思念远在英格兰的丈夫和孩子,最终,你意识到这样做没有用,所以你停止了思念,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大多数政治犯都会这么做(停止思念),”昂山素季回答,“任何理性的人都清楚,为一件你根本没法掌握的事情苦痛是没有用的,全世界的政治犯都会告诉你这一点。”
  7
  1989年8月,大学道54号已彻底与世隔绝,“我以为他们会关掉某个总开关,以切断我们的对外联系,结果没有,他们是直接拿着剪刀来我们家把电话线剪断并带走的,我们都觉得太逗了。”昂山素季说。
  “人们总喜欢把事情戏剧化,对于那些被突然带走投入监狱的人,会比较震惊,但我只是继续在这座房子里过日子而已。”昂山素季说,自己和家人都是务实的人,不想把生活“变成电视剧”。
  如果说软禁给昂山素季带来什么真正的变化,就是她开始了自己的修行——在这个85%以上人口都是佛教徒的国家,很多政治犯选择以坐禅的方式度过漫长的狱中岁月。阿里斯带给她不少关于佛教的书籍,其中一本是上座部佛教大师班迪达西亚多(Sayadaw U Pandita)的《就在此生》(In This Very Life),这本书对她影响颇大。“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分析自己的习惯,修行强化了我的信念:坚持正确的事情。此外,修行的时候你必须通过发展觉知来控制你的思维,这种觉知会进入你的日常生活。”
  昂山素季承认自己的脾气不太好,缅甸一位老政治家Thakin Chit Maung的回忆佐证了这一点:“她有时会失去控制,做一些缅甸女人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一次我们开会,她看见会议室里挂着奈温将军的头像,就变得非常生气,然后大声说:一个刽子手的头像不应该挂在这里。接着她就跳上桌子,把画像扯掉了。要知道在座的每一位与会者都比她年长,我们都被她的行为惊呆了。”
  “修行对我帮助很大,”她说,“我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气了。当然有时还会发怒,我受不了伪善的人。但当我生气时,我会觉知到这一点,然后我对自己说,我生气了,我生气了,于是我就能把这种情绪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内。”
  “我是一个尝试者,永不放弃试着成为更好的人。”与在缅甸出家的美国记者Alan Clements长谈时她曾说。“我把自己看作不断变化的过程的一部分,努力做到最好,而这一过程前后都连着因果。”
  软禁期间,她每天4点半准时起床,禅修后听一会儿广播,接着做早操,然后按部就班地洗澡、吃早饭、弹钢琴,整个白天她会用来阅读和做家务,期间穿插着收听BBC、VOA或者DVB(流亡媒体“缅甸民主之声”)的新闻,直到现在她都不看电视,“她说看电视时做不了别的,有罪恶感。”U Htin Kyaw告诉我。
  当昂山素季用修行发展觉知的时候,在茵雅湖对岸,退休的奈温也在修行中寻找平静。李光耀在自传中记述了与奈温的几次见面:1994年,奈温状况不太好,看上去很憔悴,说自己在镇压了1988年的运动后精神颇受折磨,到了1997年,他的气色好了许多,他说,自己每天花很长的时间静默修炼,再不为任何事情操心,“将军们来问建议,他说,让他们走吧。”
  2002年,奈温去世,官方媒体只字未提。
  8
  软禁头一年,昂山素季和丈夫保持着通邮,阿里斯也会寄一些包裹给她,里面会有相关机构捐给昂山素季的物品,譬如《大英百科全书》等等。当这些包裹经过英国大使馆转往大学道54号时,军方会将其开包检查,并一一拍照,然后第二天的《劳动者日报》(官方报纸《缅甸新光报》的前身)就会出现一篇讽刺昂山素季的文章:“瞧瞧,缅甸人民都还吃不饱饭,这个时髦的西方女人却在过着这种奢侈腐化的生活!”
  昂山素季开始拒收包裹和信件,“这是一种抗议,”她后来解释说,“军政府认为让我通邮是一个恩惠,但那是我的权利,我不接受他们的任何恩惠。其次,我认为他们也无权软禁我一年以上。”
  结果她被软禁了6年才重获自由。1995年,阿里斯和孩子们获准飞往仰光,一家人短暂团圆。也差不多是这一年,Alan Clements问起她,对于那些陷入苦难与绝望的人们,如何为他们注入正面的能量?“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最爱,我相信,人们应该让他(她)说出自己的感受,排遣悲伤情绪,但同时也应该鼓励他(她)重拾生活,而不是坐在那里哭泣。”她说。那时她大概不会想到,1995年的团聚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
  1999年,阿里斯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得知自己时日无多,他开始向缅甸政府申请签证,希望和妻子见最后一面,但屡遭拒绝。英国外交部试图从中斡旋,但缅甸政府不为所动,或许他们是担心阿里斯在仰光去世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许他们就是希望以此刺激昂山素季,让这个令他们头疼的女人主动离开自己的国家——但昂山素季决定留下,因为一旦离开,她就再有可能被永久拒绝入境。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和阿里斯一直保持着通话,即使电话屡屡被掐断。
  作家Rebecca Frayn最近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当我见到迈克的双胞胎弟弟安东尼时,他告诉了我一件他从未对他人吐露的事情。他说,当素季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与迈克相见时,她穿上了他最喜爱颜色的衣服,在头上扎了一朵玫瑰花,去了英国大使馆。在那里她录制了一段告别的视频,她说,他对她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段视频后来被偷偷带出缅甸,等它到达牛津时,迈克已经在两天前去世了。”
  见过昂山素季的一些人会产生疑问,她的内心是否太过坚硬?据说她的长子亚历山大对母亲牺牲家庭一直心存不满,而刻薄的批评者甚至嘲笑她一直在固执地坚持“民主圣战(democracy jihad)”。我也怀疑在她优雅的举止和人格魅力之后,隐藏着多少无法言说的遗憾和悲伤,但我又怀疑,也许我们的怀疑,仅仅是因为我们走不到她的层次,没有能力去理解她罢了。
  我记得她曾谈到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男主人公利德盖特医生的婚姻是一出悲剧,“他对妻子感到失望,担心自己无法再好好爱她。我当时还很困惑,难道他不更应该担心妻子不爱他才是吗?……后来我理解了他,如果他不再爱自己的妻子,他就被生活打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说,“我发现了慈爱(loving-kindness)的价值,只有敌意才会让你产生恐惧……我不会憎恨软禁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抱有正面情感,那么他们就伤害不了你,也吓不倒你。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了爱,你就是真的在受苦了。”
  9
  NLD狭小的总部在仰光市区以北,两层楼,光线昏暗,看上去就是一个修车铺的规模。U Hla Min,这儿的办公室主管、一个和善的老人家领着我参观了一层。
  进门左侧是接待处,也是个小型吧台和“图书馆”,接着是楼梯,有门卫把守,高层多在楼上办公。右侧是纪念品中心,售卖印有昂山父女头像的杯子、T恤和徽章。往前是妇女中心、农民与童子军扶助中心和政治犯辅助中心,说是“中心”,不过是一到两张桌子而已,整个房间估计不超过150平米。再往前是几排桌椅,平时人们在这里吃饭,当需要召开发布会时它就成了记者坐席。政治犯扶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为600名政治犯提供服务,每个月补助他们5000基亚,相当于四十多块钱,还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食品、药品、书籍和衣物,由家属探监时带进去。
  “经过军政府多年的打压,NLD剩下的都是些死硬派,大多数人年纪很大了,他们不明白,推动民主不能只靠空喊,而需要以议题为本(issue-based),”一位自称不是昂山素季粉丝的NGO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现在也在改变,包括昂山素季也越来越认识到,在政治之外公民社会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她了解得越多,她也会变得愈加务实。”
  2011年11月18日,NLD宣布重新注册,这意味这个缅甸最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反对党重新加入政治进程。几天后,NLD又宣布昂山素季将参加议会补选,有人觉得她去竞选议员是自降身份,她说,“从政之人不应考虑个人荣辱得失。”
  “补选有40-50个议席,即便NLD全部当选,也是议会的少数派,” U Thiha Saw说,“但他们可以联合议会内的改革派,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
  “她能影响别人,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合法的平台,小小的制度内的权力,和她巨大的影响力结合起来,那就是原子弹。”Myo Yan Naung Thein说, “这是我生命里第一次看到光亮,我曾以为自己会终老于监狱,夫人也会在软禁中去世,不能为这个国家做任何事情。”
  但缅甸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政治改革,这个国家糟糕的银行系统、延续多年的两套汇率仍令投资者感到畏惧;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和解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中美印等国在这一地区的博弈,也都将影响它的转型进程——如果我们相信它已经上路的话。
  10
  仿佛是对外界批评的回应,NLD总部一层最里面唯一的小单间留给了年轻人。1980年出生的Nyi Nyi Min看上去比他的年龄更年轻,“发展年轻人进入NLD,重点是要驱散他们心中的恐惧,我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你要创造你的生命,然后不带恐惧地死去。”
  他和同屋的一位女孩子介绍说,在2007年以前,缅甸的年轻人上网也就是聊天和娱乐,而当年僧侣革命走在最前面的是年轻僧人,这也激活了缅甸的年轻网民。“以前,老一代民主派认为,那些拥护民主的年轻人不存在,但是2007年后,他们都浮现出来,”一位为国际媒体工作的老记者告诉我,“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希望一直都在。”如今缅甸网络普及率仍然很低,但网民数量增速极快,Eaint就和自己的丈夫在Facebook上成立了一个新闻社,发布缅甸改革的相关讯息。“我们的稿子不用送审,”他们骄傲地说。
  昂山素季刚被释放时,面对那些举着手机对她拍照的支持者,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下。她从未用过手机,有人让她和人在曼谷的小儿子金通话时,她都不敢确信这个小玩意儿真的可以把人与人连结起来,她甚至不知道应该对着哪里讲话。世界已经变化太多,2003年她第三次被软禁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Twitter和Facebook,手机还不够普及,更没有发展成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移动终端。而现在,互联网与互联网一代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或许也将包括缅甸。在许多场合,她都说,这一年来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运动中来。
  她重新变得忙碌起来,和1995年首次被释放时一样,每天要见大量的人,参加各种活动,整个下午用来读书已成奢望,但或许在某个不用忙碌的晚上,她会静静地坐在屋子里反观自己——也和1995年一样,“一切总在变幻,你也同时在躁动的外界和宁静的内心这两个世界里生活。”
  其实她从未改变,她仍然相信自己所坚持的,相信非暴力的价值,相信爱与慈悲,相信精神的革命比政权的更迭更重要,她还是反复地说,和NLD同事受到的苦难比起来,她的遭遇根本算不上什么。
  离开大学道54号时已是黄昏,经过门口时,小狗冲我吼了几声,一个人牵着它往两层小楼处走去,“到了夫人遛狗的时间了。”这时我才知道,那3个男人也都是政治犯,他们志愿在这里为昂山素季工作。
  铁门在我们身后关上了,1990年代中期,每周末的早晨,她都会踩在桌子上,出现在这扇铁门背后,向聚集于此的民众发表演说,或者回答他们的提问。那时缅甸的民主运动正处在低潮,更多的人忙着出国或者挣钱,有时参加集会的只有寥寥数百人,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国观光客,但她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Alan Clements很直率地问她:你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昂山素季回答说:“谈论道德、对与错、爱与慈悲这些东西,如今被认为是过时的行为,不是吗?但说到底,这个世界是圆的,也许什么时候好多事情要重新来过,也许到那时,我就又走在时代前面了。”
  (参考资料:Alan Clements, “The Voice of Hope, Aung San Suu Kyi”; Justin Wintle, “Perfect Hostage”; Thant Myint-U, “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 Kyaw Yin Hlaing, “Daw Aung San Suu Kyi: A Burmese Dissident Democrat”; Brook Lamer, “Land of Shadows”; 台译《翁山苏姬:来自缅甸的声音》)

北大宣传片:一部鬼魅的风光片 / 宋石男

北大宣传片:一部鬼魅的风光片:

(宋石男新京报约稿说是地雷多,毙掉了)

最近网络热议的北大宣传片,我看了两遍,看傻了。



开头像是鬼片,幽幽的音乐,阴暗的老屋,有人点燃油灯。窗外,青蛙凄惨地鸣,冷月倒映池塘。镜头一转,面无表情的眼镜男一晃而过,跟着是在林子里把后腿搬到后脑勺上的姑娘,然后是一位穿着大红衣服的姑娘在晾白纱。连练毛笔字的同学写的都是“游园惊梦”,这四个字在几分钟后还会跳出来吓人。虽然白先勇在北大选过角,也不至于这么给汤显祖打广告吧?“游园惊梦”跟百年北大有什么关系?换“精忠报国”都要好些,虽然土,但至少励志一点。快结尾时未名湖飘满盛上蜡烛的纸船,更让人恍惚看到谁在做头七。

鬼魅只是此片的一个元素。苦情是另一个元素。慢镜头放篮球落地,当、当、当,真是砸得人垂头丧气。特写雨水下的残荷,令人鼻酸。雨中蔡元培、鲁迅的铜像,都用拍烈士上刑场的角度拍出来,更是让人伤感。

风光是此片又一个元素。博雅塔、竹林、未名湖、老建筑……缓缓掠过,如果再加上《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就十足是北京市旅游局出品的范儿了。

业余体校是此片再一个元素。打篮球的,打网球的,跳水的,跳绳带操的,搞田径的,攀岩的,骑自行车的,三五成群闪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只看这部分,你一定不会知道是北大的宣传片,而会认为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宣传片。

但真正把我看傻了的是片尾慢吞吞推出的三个中英文双解的字:日、明、萌。导演难道不知道“萌”现在的语义吗?自从《赤壁》里林志玲娇喘着叫:“萌萌,站起来,站起来”以后,这个字就只能让人想到“幼齿”和“卖乖”。

还好,结束的定格挽救了整部片子。“北京大学”四个白色大字,凝重地出现在全黑的背景下,不由分说地给我的心添上了堵,于是我等着看接下来会不会闪出“中华魂”,结果没等着。

与北大没有一句对白或旁白的风光片相比,耶鲁大学的宣传片,用黑人说唱的方式,由风趣细节入手,立体呈现校园状况,学生载歌载舞,洋溢微笑,颇富感染力。于是有网友吐槽:两部宣传片比较,耶鲁关注的是人,北大关注的是景;耶鲁的自信来自当下,北大的压力来自历史;耶鲁有话唱出来,北大有话说不出。

对此,拍摄北大宣传片的北大副教授陈宇称,“风格迥异因两所学校价值观不同,没有可比性”。他是诚实的,“价值观不同”五字,一语道破玄机。

从耶鲁宣传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本价值观,而从北大宣传片中,我们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价值观,一言不发的价值观,乃至混乱的价值观。但百年北大的价值观,不是这样。百年北大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大学精神。

蔡先生说,“现代大学,一是兼容百家,二是专深学术”、“要做到兼容百家,必须拒绝政府、党派、教会的压制,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信学生能够自治,相信学生能判断是非,所以不垄断思想,而是鼓励自由思考,使学生从而能独立判断”。简言之,学术自由与兼容并包,才是北大精神。 而这,在鬼片或风光片的北大宣传片中,几乎丝毫没有呈现。

或说,别再提北大精神了。在这里,有忙着写《化学之歌》并招呼学生合唱的校长,喜欢藏在临幸校园的大人物身后谄媚地笑,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在这里,有鼓吹文革有理、朝鲜光荣以及“不说普通话的都是王八蛋”的“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教授,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在这里,有对不和谐学生的会商制,有“绝不允许教师利用课堂散布错误言论”、“必须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书记指示,哪里还有什么北大精神?

然而我还是相信,北大精神仍可能复兴。如李普曼所言,你可以对从未存在的东西感到绝望,但你不能对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美德在未来的前景放弃希望。如果在旧北大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中你也看不到北大精神,那么就算教育部长也帮不到你了。

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 / 墙外楼

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

核心提示:你在过去十几年不曾买过300块钱以上的衣服或鞋子吗?面对国内高物价,高房价,富者不仁,贪官腐败,工薪阶层痛苦生活,请看一名华侨的自白,揭示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针见血的中美对比分析和他对祖国的诉求。



  首先美国家庭极少有什么灰色收入(不靠工资收入的是那些百分之一,在华尔街工作的人和大公司最顶层的头头),工资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奖金?那是遥远的记忆),并且所有收入都要交税(想逃税?在信息时代比登天还难,美国正在全球悬赏举报海外资产)。95%的人没有退休金 (那5%是政府部门和极少数的公司,而且干个30年,能拿到50%的退休金不错了)。 十年后正式养老金要到67岁才能拿(如果美国政府到那时还没有破产的话),公共医疗保险到65岁才有(如果之前还有工作的话,不然就先加入五千万无任何医疗保险的大军熬到65岁)。没有什么公积金,付房贷要从自己税后的收入中出(也许国内买房的朋友会骂我,但公司还能出公积金,真正的中国特色)。汽车在美国是必需的交通工具,不是什么奢侈品。最后一点在美国谈论收入都是指税前收入。


  如果你认为我说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八年很矫情,以下事实请不要惊讶。到美国十五年,我给自己买过或穿过的衣服或鞋子,只有一件/双超过50美元,那是2006年买的一件皮衣(还是打折时买的,100美元)。唯一的西服是出国前买的,一年四季是衬衣或带领的薄毛衣,冬天冷时那件皮衣作外套(之前是从国内带来的羽绒服)。一年四季穿的是从国内带来的布鞋(在家乡人武部小卖部买的,七块人民币一双是2007年的价格,2010年父母又带来了十几双,忘记问价格,不知涨了没有),每年穿坏三四双。有两双皮鞋和一个靴子,其他场合穿。


  不要以为我是个受虐狂或铁公鸡。偶尔买件几百美元的衣服还是可以承受,一是觉得没有必要,现有的够用。二是我老婆肯定会唠叨大半年,那我还不得发疯?我这辈子买过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出国前给老婆买的一件皮衣(3000块人民币,当时没觉得什么),如果现在我要给我老婆买件200美元以上的衣服,她肯定会跟我急。


收入篇


  从最近几年平均看,我(一个传统媒体公司IT管理人员)和我老婆(一个非营利机构的职员),总收入16万5,根据最近的统计在美国的家庭收入中排在最高的6.5% (在2006年是前5%,最近几年富人越富了),即每15个家庭只有一个,收入看起来不少了。2010年美国家庭税前的中位数收入为4万9445美元 (即一半的家庭在49445以下,另一半在之上),剔除通胀因素后比2000年的数据相比减少了7%。这十年是美国失去的十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了。从单个人收入来看,美国全国25岁以上有全职工作的人中位数是3万9336。 收入10万以上的人只占6%。


  从美国全国来看收入消费比可能不合适,因为大华盛顿都市圈虽比不上纽约,波士顿和洛杉矶,但消费比全国水平要高得多。大华盛顿都市圈有人口558万,就业人口230万,中位数收入是4万6960。各种管理人员17万2070,中位数收入是11万6440。IT行业人口17万2700 (不包括管理人员),中位数收入9万0090。IT管理层共有1万3410人,中位数收入13万2920。总的来说我们相对市场工资水平严重偏低,主要是处在传统媒体(一直不景气,三年没涨工资了,09年所有员工还无薪休了两周,2010年想离开,老板不错但没有钱给我)和非营利机构(一个全国性质的医疗协会)。大华盛顿都市圈一直是美国中上产的天堂,在美国前二十富裕的市县(按中位数家庭收入算)中占据半壁江山,美国第一的公立高中就在此,我所在的郡县大多数高中都在美国前二百名。


  其他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我没有有些人的魄力,所以有的人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而我只是个打工仔。我想炒点股(没有本钱),想开个网店(没有精力和商业眼光),也想周末摆个地摊(没有执照,不信看看你在华盛顿旅游热点地区无照摆个摊,十五分钟内你没抓到警察局算你有种。说个题外话,中国的城管没有公信力,更没有执法力度。绝大多数非法摆摊的人都是可怜之人,将他们东西没收或赶走,再温柔执法也不是办法。一方面非法摆摊伤害正常纳税的商户,另外一方面非法摆摊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纳入正常的商户同时减免税款,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纳税篇


  纳税主要是三部分:联邦收入税,州收入税和社会保险/医疗税,有的地方象纽约市还有纽约市税。象房产税和汽车持有税也是大头,但这里没有算在其中(房产税算在住房开销,汽车持有税算在出行/交通里)。总共纳税4万0673,占总收入的24%,最大的一部分。


  联邦收入税很复杂,就不一一介绍。2011年的税率是(以夫妻家庭报税为例):1万6700以下是10%,1万6700到6万7900是15%,6万7900到13万7050是25%,13万7050到20万8850是28%,最高的是35%。


  征收联邦收入税用的收入不是所有收入,而是所谓的应征收入。第一步减去现在不付,将来再付联邦税的,主要是401K计划(补充养老金)。第二步减去人头,每个家庭成员3700,象我三口之家去掉一万。第三步是减免,有两种可选,一是标准减免(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此项),夫妻家庭是1万1600,第二种选择是多项减免,贷款利息,捐献,州税和地方税(象房产税等)等都可以加起来。两者只能选一。由于现在贷款利率极低加上短期贷款,贷款利息不多,选第二项不到2万,但还是可以多省点。对于中低收入的人还有一些退税,象大学学费,小孩人头退税等,因为我们的收入超出此范围,退税为零。最后我们的联邦收入税大约相当于总收入的12%(总共1万9800)。


  州收入税基本与联邦税类似,就不再重复,我们的州收入税大约5%(共8千250)


  社会保险/医疗税,这跟国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一码事(说起来国内完全向美国学的,不过公司交的是和个人一样多的,而国内公司缴纳的部分有点高得离谱,养老保险是20%,医疗保险是10%,企业负担太重)。所有工资收入都得扣税(社会保险有个上限但95%的人达不到),税率是7.65%,共计1万2623。个人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没有住房公积金。


  总的来说,尽管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超高收入者通过各种手段避税,但是美国的个人收入税收制度比中国先进合理。国内“三险一金”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是迈向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先进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让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还可能退税,使社会财富进一步得到公平分配。


  在美国每个人的收入情况在税务部门是可查的,都是阳光的。偷税漏税是政治家的常事,每年都有人会后院起火,看他们的笑话也是美国普通民众茶余饭后的乐趣。而在国内就根本无法知道某个人的全部收入,在既得利益阶层,只有极小部分收入是入税的,真正工薪阶层可怜的收入都要收税,这本身就是不公平合理的。


  中华要崛起,民族要复兴,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会自己就先乱起来,不要怪西方媒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在国内见过富人和高官多交税?谁见过低收入家庭不但不交税,还得到政府退税?这种制度在美国几十年前就实行了。这不能在国内实施,并不是技术或习惯的原因,在你我桌前的电脑在二十年前就是超超级计算机,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说句题外话,大量的现金交易是金融监管的噩梦和腐败的温床。第二代身份证都有了,限制现金交易,严禁大额现金交易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说扛个几十万现金去买车是落后的现象,发行上万块的购物卡则是赤裸裸的腐败现象。在美国一万元以上的交易都要由银行送联邦调查局备案,存取几千块的现金银行都要问来源和去向(不是银行多事,那是他们的责任,知情不报或不闻不问会被联邦调查局调查,这银行还要不要开了)。虽然美国的制度还是有不少漏洞,但比没有要强得多。


  喊了多少年公开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没有一个制度来查证,公布出去的就是骗小孩子的把戏。同一个地方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权利部门人员收入可能是清水衙门的几倍,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器私用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


补充养老金篇


  前面讲到退休金已经快绝迹,补充一句,有退休金的一般没有全民的养老金,美国也有双轨制。由于退休金比养老金要多得多,这种政府退休金一直是批评的对象。全民的养老金到67岁才有(62岁也可以开始领,但只有70%,不只是62岁到67岁70%,所有时候都是,先领并不划算,除非没有别的办法),养老金不多,比较平均,一个人一千到两千五六不等(现在水平),也就维持个基本生活。美国的养老基金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将来还不知有多少,所以政府鼓励大家存养老金(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计划,可以投到基金或国债之类)。作为鼓励,政府现在不对存的养老金扣税,等取出时再扣税(由于年老后收入减少,对应的税率低,还是有利可图)。


  另外一个原因,吐口苦水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很残酷的,没有什么铁饭碗,五十多了,头脑不灵活,干事慢,拿钱多,别人还可能认为你以老卖老,公司如不景气,先拿五十岁的开刀。五十岁以后如果被裁掉,那是很悲惨的事情。我最近一两年,少说也看了几千份简历,至少面试上百人次,找工作的人最多的不外乎两种:没有美国身份的外国人和五十岁以上的美国人。五十多岁,可能孩子还在上大学,可能房贷没付清,没有工作就没有医疗保险,想一想都后怕。以前忙于付房贷和其他,没有存什么401K。有钱的时候还是多存一点,3万3是夫妻最多可以存的(59.5岁后可以开始取出,在之前特殊情况也可以)。


住房篇


  住房是普通工薪阶层最大的开支,主要是房贷,房产税和房屋维护,一般水电气费也算在其中。


  房贷是最大头,最近几年贷款利率不断下降,我已经重新贷款了四次(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现在的利率是15年固定3.375%,贷款总额35万,每年的房贷是3万。国内的朋友一定惊呼这么低的利率和15年固定。批评一下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全球挥舞着大棒,交的联邦税很多都用在军费,所以它利用美元的地位不断发钞,压低利率,向新兴经济体和全球输出通货膨胀。所以不要怪中国政府和国内的银行,支持一下航母和J-20,将来中国人至少可以顶住西方发达国家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享受一下低利率。


  房产税大约是房产估值的1%,现在每年5千500。说起房产税,没有房产税的地方(大的国家)恐怕只剩中国了。我是支持房产税的,它主要用在地方政府的日常支出,一半以上是中小学教育。国内的情况很复杂,但拥有多个住房的是富人和既得利益层,他们是最反对房地产税的。有房地产税增加持有成本,迫使多个住房的人吐出来。历史表明,有房地产税是抑制房价飙升,使初入市者(穷人)也可能买到房子。另外房地产税可以支持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有房的朋友不要骂我,你可能不吃亏。


  房屋维护我算600,水电气费我算每年2400,其实是很省了(我父母可能不这么看,他们在老家是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前面的草坪和后院都是我亲自动手,每年就施一次肥,夏天仅限最热的两个月三天浇一次水。家里三个吊扇,一个摇扇,空调少开。冬天暖气是有人时68F(20摄氏度),晚上睡觉和无人时是62F(16.5摄氏度,无人的时候不开暖气会冻裂水管的)。什么室内装修,家具更新,家用电器维修,更换,等我有钱时再说。


医疗/保险篇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高得惊人,一个小手术(象割阑尾,国内几百人民币的事)至少几千美元。中产阶层的医疗保险费用涨速是“火箭速度”,而实际收入最近十年已经下降了7%(见收入篇),真是苦不堪言。国内正在建立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我举双手赞成,千万不要学美国。


  医疗分医疗保险费用和真正看病时的费用。自己买医疗保险那是买不起,有工作的人公司会负担大部分。由于我老婆是医疗协会,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家庭每年自己要负担5000(国内的朋友不要惊呼,的确是五千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很好的(因为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最大的雇员,又没有倒闭的危险,保险公司给他们提供的是最低的价格)。以今年PPO家庭医疗保险为例(PPO是不需要家庭医生推荐就可以找专科医生,算是最流行的,比较好的保险),每个月雇主(美国政府)负担897.76,个人负担430.04(全年5160.48)。所以国内贴什么美国的物价低全是胡扯,全是吃的,穿的,有谁看到这高得惊人的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只是一部分,看病时还得付钱。再以联邦政府公务员的PPO医疗保险为例,看一次家庭医生是25,专科医生是35,住院一天150,到一次急诊室是125,叫一次救护车是100。 不在该保险公司网络的医生,医院或诊所看病,统统不管。普通药物(通常是无专利的)是10,保险公司指定的有牌子的药物是40,不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只负担50%(一次至少50)。药要处方,医生从来不多开药,他们都是王八蛋,一次不好,还得再折腾一回(请假,看病,开药,他们又有一次赚的)。我老婆的计划比联邦政府还好,也是占了医疗协会的光,所以工资低点也就认了。我自己的公司,几万人的大公司,保险计划惨不忍睹,所以我随我老婆的远比自己的强。我们身体健康,有点小毛病看看就好了,每年500的预算。


  另外有些人选择很差的医疗保险,如很高的自费,那么保险就便宜些,但一两场小病就可能使最终费用远远超过买好点的保险。美国还有五千万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都是赤贫阶层,他们也是可以看病的,象到平民公立医院,急诊室等。反正他们没钱,最终的费用还是摊到广大买医疗保险的人身上。


  另外的两千块钱,房屋保险要一千,管火灾,自然灾害(地震除外)等,不管室内。2010年冰雹,趁机换了外墙的铝板,修了屋顶,花了一万多,保险公司付的。我的人寿保险500,管到55岁,如果我死了,至少老婆孩子生活有些保障。我老婆买的补充伤残保险500。


教育篇


  谈起孩子的教育费用,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先说基本开销,小孩子12岁之前不能独自在家,而教师是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备课和改作业也要算在其中,所以女儿的小学8:30上课,3:15放学(星期一是1:15),孩子不得不送到托儿所,由他们接送上学,我送到一个邻居开的家庭托儿所,每周100,已经是最便宜的。暑假长,还得想办法,岳父母年纪大了,根本带不了孩子,而我老婆又不放心送到我父母处,全托加上学点东西,每周至少250,就这样每年6000出去了,幸亏只有一个孩子。


  女儿在学校的午餐费是每天2.65(每年500)(尽管我认为都是垃圾食品,但肯定管饱),不得不提一下,在50年前美国政府就开始补贴学校的午餐,所有的孩子都有份,贫穷的孩子减免。现在国内贫穷地区补贴孩子食宿,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在城市也应该这样做,不少城市的孩里子也吃不起午餐。


  去年女儿开始学钢琴,每周一小时65(每年3000多),以前没钱买钢琴,最便宜的雅马哈都要4000,拖到八岁才学。其他象中文,游泳和国际象棋都是大班上课,平时还要买点学习用具,七七八八所有加起来1万2000(包括前面的)。


  另外每年存4000小孩大学学费。美国大学学费涨得太离谱。附近的George Mason University,美国排名一百名开外的公立大学,2001年州内学生是每年3744,外州和国际学生是1万2500。现在州内是9066,外州和国际学生是2万6544。十年翻了一倍多。私立学校多是3,4万的。除了学费还有一万左右的食宿费(公立和私立都差不多)。所以大学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七八年后等孩子上大学时,上州内大学估计要两万学费,如果我们都还有不错工作的话,估计还可以,私立就不用想了,除非孩子争气能拿到奖学金。


  那你肯定会问普通的美国家庭,孩子多了怎么办。我的邻居祖上是意大利的(意大利裔的很注重家庭),有四个孩子,由于最小的孩子比我女儿大一岁,经常在一起玩,所以跟她家比较熟。所有孩子没有托儿费,大的看小的,没有任何课后班。有时邻居孩子来的时候我女儿在弹钢琴,她就在一旁静静的听,挺懂事的孩子,肯定喜欢弹钢琴,但知道父母没钱从来不嚷嚷。她家的大孩子上的就是George Mason University,回家吃住,每天开个破车(很破的车,我估计一千块都不到)去上学。老二争气,拿到一个教会学校的奖学金,其实成绩完全可以上很好的学校。


父母/亲情篇


  先道个歉,我的父母,岳父母和亲戚我根本没尽到责任,我就是个混帐王八蛋。父母和岳父母每年我各边只给一千美元。岳父母七十快八十了,老婆是独女,每年她和孩子暑假回去看一次,大家都知道暑假机票很贵的,再买点东西,三千不止。


  我父亲是老三届,当时县中学数一数二的尖子,文革后期是中学民办教师,如果参加77/78年高考一定能考上很好的大学,当时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加上妹妹们(我的两个姑姑)都是77/78年上的,放弃了他的大学梦,一辈子在家乡中学教书。他从前写得一手的好字,文革写板书弄得什么都像板书。他多才多艺,拉得一手好二胡,我知道他的心里一定象他拉的二胡一样幽怨。对我从来不提什么要求。我的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一辈子任劳任怨。九年前她独自一人留在我们这里看孩子,我有时还朝她发火。


  我的叔叔文革初被迫辍学,一辈子种地,现在地也没了,被附近的自来水厂征用,只能租地,生活很艰苦。我的大姑姑文革后期在山里修水库,还带我去玩过几天,我还有印象。77年底就复习了两个月参加高考,当时还分大专考场和中专考场,一样的试卷,为把稳起见参加中专的,后来的分数超过大学录取线一大截,但还只能上中专。记得小时候对我可好了。我的小姑姑比我大不了几岁,我奶奶曾经对我说,当时缺少粮食,奶奶将仅有的口粮喂我,她在一旁骂我奶奶“你的女儿就不管了”。这些年我对他们没做什么,有时过节也没打过电话,回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们。最近跟我的小姑姑打个电话,她一再说这亲情是割不断,不要给她寄什么,只要我好她就心满意足了,打完电话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我弟弟比我小三岁,88年我们同时从初中和高中毕业,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上了个中专,这些年照顾我的父母,从来没伸手问我要过什么东西。我的岳父岳母为国家的航天干了一辈子,90年代初因发射失败而受到影响黯然退休。我老婆是独女,每次从北京回来,她都要哭上两周。03年来过一次,现在他们年纪大了,飞机都坐不了。我在此一并对他们说声对不起。


出行/交通篇


  汽车是这美国地广人稀的必需品,要在我这里如用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即使两边都能到达,单程也要两个小时(主要是等车,换车)。两个人上班每个人都要一辆车。我公司离家15英里(24公里),我老婆24英里(40公里),这在大城市是很正常不过的。每个月要110多加仑(大约400升)的油,每月400(每年4800)。购车成本,两辆车平均2万一辆,开十年,每年4000。维修算500,谢天谢地,现在每辆车都开了五六年没有什么大毛病。汽车保险每年1000(我们开车小心翼翼,所以保险涨得很慢)。汽车持有税400(很古怪的吧,汽车是财产,所以要像房子一样要征税)。总共1万0700。另外电话费用每年1200,宽带/电视费1200,加起来1万3100。


  先说说油价,看着最近几年飙升的油价,没人没有意见。不过国内的油价真的不能向美国看齐,要知道美国投了多少兵力和金钱在中东才换来这样的油价。欧洲和日本的油价是美国的两三倍,从人口密度和国际影响力,应该跟他们比才对。如果你要骂两桶油的话,我劝大家支持一下国家发展军力,军队走出国门。支持一下新疆的开发和稳定,那是中国唯一的不靠海洋运输的石油进口渠道,东北从俄罗斯进口,我从来不认为俄罗斯靠谱。另外我还相信新疆还有很多没发现的石油。


  这里的维修很贵的,所以我只买新车,但要开个十年,全靠保养,什么毛病自己先查查,修不了也不至于被黑心的维修商坑了。去年我老婆停车不小心,将右镜子撞断了,右边车体刮得遍体鳞伤。网上买个新镜子,学着怎么将车门拆开再装上去。自己打磨,买漆重新喷上,虽然近看很难看。不过几年后车子高龄了,只能祈求它别出什么大毛病。


  又回到电话上头,两个手机的家庭计划,其中包括有数据计划,每个月100只有少算的,美国的电话公司跟国内一样黑心。国内的电话总体比美国便宜,不过我支持大多数人,这电话费应该降个30%,什么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加上人工便宜,电话费应该比美国便宜一半才对。


  很多朋友家里没有有线电视,大多数上网看或架个天线,接当地的高清节目,没有几个台但信号很清晰(高清节目就是这样,在方圆50公里能收到就是高清的)。我因为是个球迷(橄榄球,篮球都看),ESPN很少上网,再说在大电视看比赛多过瘾,这是我唯一的奢侈爱好。


食物/日用篇


  国内一提到美国物价,就谈美国吃的便宜,不过我还真没感觉。我们经常去的店是韩亚龙(当地一个韩国人开的很大的连锁超市,蔬菜水果比美国店便宜还适合亚洲人)和Costco(什么东西都卖的,会员性质的连锁店,很类似国内的沃尔玛/Sam Club)。象Whole Food(卖有机食品)从来不去。我星期一到四都带饭,吃亚硝酸盐也比吃美国的薯条汉堡等垃圾食品强。星期五要出去吃,同事之间要联络一下感情。每个月吃的(包括星期五的午餐和偶尔出去吃)差不多600,其他杂用200,全年9600。


  说实在美国吃的便宜是有原因的。首先美国跟中国一样大,耕地还多,人口只有四分之一,加上政府大量补贴农业生产。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美国四通八达的公路,多数高速公路不收费,两边靠海(海运要便宜得多),重载铁路(美国很多火车拉上百节车厢,每节放两层集装箱)和现代化的连锁店。国内也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但收费高得不可思议。又因为高收费,汽车不得不严重超载,修的路没几年就坏了,形成恶性循环。这收费应该至少降低50%,同时严格查处超载。在现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同时,建设货运铁路,长期石油会越来越贵,电气化铁路运输成本要小得多。


  前面讲到我十几年可以不买一件超过50美元的衣服或鞋子,在国内城市的朋友有谁十几年没买过300人民币的衣服或鞋子?恐怕没有。最近我父亲说在家乡买一件冬天的袄子,不怎么样的都要1000人民币,我简直要抓狂。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飘洋过海,摆在美国的大商场就是要便宜。有谁真正想过这个问题?上面说的物流成本高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17%的增值税。现在增值税是中国的第一大税种。17%,简直是在抢钱,经过几关就翻倍了,最终的成本还是要消费者买单。


  国家提了这么多年要靠国内消费拉动发展。如果商场里动辄成千上万,整天门可罗雀,还提什么消费。权贵永远有钱,但也就是那么一小撮。广大的工薪阶层没有消费能力,谈什么拉动!国家收了那么多的税,其实很多都被糟蹋了,应该逐步降低增值税率到合理的水平。我最近五年没有回国,没有切肤之痛。我老婆每年回国,她说在北京逛商场只逛不买,买不起。我们还可以回到美国来买,国内的十三亿怎么办?国内的头头脑脑想想办法,不要夸夸其谈,把收的税还点给老百姓。


结束篇


  大家也看到了,如果不出什么特殊情况,不出外旅游,不买家具,我们最后可能剩下1628。不过2009年发了点小财,以前的公司给我一个小项目周末做,因此请父母来住了几个月,买了些家具和一个大电视。不过我很满足,比95%的美国人过的好,可能比98%的中国人过得好。如果不幸成为那1%,那我也是有良心的1%。


  补:欢迎转发或转贴,只要不曲解我的意思就行。


{lang: 'zh-CN'}

相关日志



如何翻墙?2012年当然要用Google的Goagent / GFW Blog

如何翻墙?2012年当然要用Google的Goagent: 原文:http://www.baka03.com/web-log/%e5%a6%82%e4%bd%95%e7%bf%bb%e5%a2%99%ef%bc%9f2012%e5%b9%b4%e5%bd%93%e7%84%b6%e8%a6%81%e7%94%a8google%e7%9a%84goagent/

之前在windows xp下用鸽子翻墙,你懂的,还有那个什么什么门。后来换了win7系统,那些工具就不能用了,然后有一段时间去买VPN。但后来还是发现了个免费又好用的 软件,那就是google的goagent。每个gmail账号可以申请多个id,每个id限制流量1G。同时,网上也有很多人放出免费id了,我们可以 用别人的,只需要复制一下就OK了。相信一个人也用不了多少,即使长期看youtube也不怕了。

Goagent简单介绍:

GoAgent 是部署在 Google AppEngine 服务上的代理工具,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部署在 AppEngine 上,客户端启动后成为一个本地 HTTP/HTTPS 代理,将浏览器请求转发到服务端。本文介绍客户端的使用。你没有部署服务器端的话,没关系,可以使用别人提供的服务端,你需要的只是别人提供一个服务端的 appid 给你。

我这里提供十三个 appid: goagent-dup001 , goagent-dup002 , goagent-dup003,gonggongid01,gongongid02,gonggongid03gonggongid04,gonggongid05 ,gonggongid06 ,gonggongid07,gonggongid08,gonggongid09,gonggongid10

使用步骤

1、GoAgent下载 的网址是 http://goo.gl/pTt0W

2、设置 appid

下载 GoAgent 后解压,会看到两个文件夹:local 和 server。后者是服务端,不管它;进入 local 文件夹,用记事本打开 proxy.ini。

找到“appid = goagent” 一行,将等号后面的内容改为别人给你的 appid (也可以用本文前面提到的十三个,用多少个随便你。goagent应该最多支持上百个appid。将该行改为appid = goagent-dup001|goagent-dup002|goagent- dup003|gonggongid01|gongongid02|gonggongid03),然后保存关闭记事本。

注意:不能让password这一行与appid这一行重合,否则程序无法运行!Google AppEngine 限制流量为每天 1G,所以最好同时用这三个,当其中一个流量用完,客户端会自动连接下一个服务器。

3、运行代理客户端

双击 local 文件夹里的 goagent.exe 或者proxy.exe即可。

4、设置浏览器

这里介绍三种浏览器设置

(1)、IE浏览器

打开IE,然后在菜单栏选择“工具”,选“Internet选项(O)…”如图所示

(二)选“连接”,单击“设置(S)…”在“代理服务器”组,把“对此连接使用代理服务器”打钩,然后填上HTTP的地址和端口。地址填127.0.0.1端口填8087 如图所示

然后你就可以畅游网络了。。由于ie浏览器没有自动识别是否代理插件所以本人不推荐使用ie浏览器

现在重点介绍下面两款浏览器

(2)谷歌浏览器(下载地址:http://www.google.cn/chrome/intl/zh-CN/landing_chrome.html?hl=zh_cn&brand=CHMA&utm_campaign=zh_cn&utm_source=zh_cn-ha-apac-zh_cn-bk&utm_medium=ha

用谷歌浏览器登录: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search/Proxy Switchy?hl=zh-cn

安装proxy switchsharp插件。安装后你会看到谷歌浏览器的右上角多了一个小地球。

2.右键小地球——选项,进行详细设置

选择 “导入/导出”这一项

在”在线恢复备份“那一栏

导入这个设置http://goagent.googlecode.com/files/SwitchyOptions.bak

(复制到地址栏,然后点左边按钮【在线恢复备份】,就OK了)

关闭谷歌浏览器,重新打开。左键点击一下小地球,点选自动切换模式(这使我们访问被墙网站总名单内的网站时他会自动用goagent翻墙浏览)。

(3)、火狐浏览器(下载地址:http://firefox.com.cn/

用火狐浏览器登录: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autoproxy/ 下载AutoProxy

如果无法下载或者安装失败,请尝试 http://autoproxy.mozdev.org/latest.xpi 手动下载安装文件,下载完毕后将安装文件直接拖到firefox的窗口内进行安装。

现在请启动goagent主程序(就是打开 local 文件夹里的 goagent.exe 或者proxy.exe)

安装好这个扩展并重启火狐浏览器以后,会自动弹出这个窗口 :如图八所示

选中“gfwList”,再点击“确定”,这样就能得到每天自动更新的需要使用代理服务器才能访问的网站列表。 这时候你再看火狐浏览器顶部的工具栏右侧(也有可能在底部状态栏右侧)是不是有个红色“福”字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打开“AutoProxy首选 项”,打开后,点击“代理服务器”菜单,选择“编辑代理服务器”,打开设置代理服务器的窗口(如图所示):

点击“添加代理”项,“给他取个名字”里面填写“goagent” 代理主机填:“127.0.0.1”,端口填“8087”。点击确定

点击火狐浏览器右上角的“福”,在弹出的AutoProxy首选项窗口中点击菜单:“代理服务器-选择代理服务器”菜单,在默认代理下选择:goagent,选中“所有的规则组使用相同的设置”,如图:

点击“确定”就设置完了,如果你打开了AutoProxy后发现还是有些网站被墙了怎么办?解决办法:在“AutoProxy首选项”中,打 开“代理规则”,选择“添加规则”,输入网址后点击确定即可。当然,“ AutoProx”还有其他一些个性化的设置,如显示位置什么的,就不再多做说明了。

如果使用代理后无法观看youtube视频,在Firefox地址栏输入:about:config,打开设置页面,搜索network.proxy.socks_remote_dns,将其值设为true即可用火狐浏览器观看。

-END-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墙利器赛风3下载地址: http://dld.bz/caonima326

http://dld.bz/caonima745

习近平访美中西部 欢迎者抗议者对垒 / VOA

习近平访美中西部 欢迎者抗议者对垒: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中部和西部访问时,遇到了欢迎人群,但也有不少人前去抗议。

习近平星期四抵达他这次访美的最后一站洛杉矶。他在那里受到欢迎,但也遇到了抗议。来自视觉艺术家协会的刘雅雅(Visual Artists Guild)对中国政府迫害异议人士提出抗议,她认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尊重人权和言论自由。

刘雅雅说:“言论自由权不仅限于有批评政府的权力,还包括敦促政府遵守法律条规。中国政府只有遵守法律条规,商务人士才能觉得在中国做生意有安全感。”



(视频来源:YouTube)



在访问洛杉矶之前,习近平副主席在中部的爱奥华州访问。习近平时隔27年后重访马斯卡廷,他1985年曾经作为河北正定县官员访问过这一地区。他星期三访问马斯卡廷时,前来现场的人群中有举着五星红旗的支持者,也有举着藏民的雪山狮子旗的抗议者,两方争相喊口号、抢镜头、高声唱歌,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念。

这些人中有来自爱奥华地区高校的数十名中国留学生,有举着雪山狮子旗、呼吁关注藏人自焚、支持西藏独立的抗议人士,还有专门驱车从明尼苏达州和美国其它地区赶来呼吁中国关注人权、停止迫害的团体和个人。

一名举着“藏人自焚”标语的抗议人士说:“告诉我,告诉我这是不是谎言?(西藏)人正在不断身亡。”

另外一名抗议人士高举“允许媒体入藏”的标语说:“我们也爱中国,但这(媒体)是我们需要的,世界需要知道这些消息。没人知道那里发生着什么,他们封锁了所有消息”

一些举着五星红旗和“爱奥华爱中国”标语的学生站到抗议者前面抢镜,站在街道两边的双方阵营开始争相喊口号、高声唱歌。

一方高呼“自由西藏”,“ 中国骗人,西藏死人”,“允许媒体入藏”。另一方高呼“我爱中国”,“一个中国”。

一名在爱奥华大学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的中国女士带领支持者高喊“一个中国”。

她说:“他们的口号说‘胡是骗子,习是骗子’,我绝对不同意。你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据我所知,一千年前甚至两千年前,西藏就已经属于中国。他们说中国没有人权,有人受到迫害和折磨,我个人并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我也不相信有这种事情发生,你知道,现在的网络和科技很发达,很多图片都可以合成,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

这名女士说:“西藏过去属于中国,现在属于中国,将来也属于中国”。

习近平星期五在访问洛杉矶之后将结束此次为期5天访美行程。

Friday 17 February 2012

章含之谈“你办事,我放心”字条内幕 / VOA

章含之谈“你办事,我放心”字条内幕:

毛泽东给华国锋写的纸条“你办事,我放心”, 曾经是华国锋接班的利器,被华国锋当局大力宣传,一度为中国人所家喻户晓。但是了解当时中国高层内情的章含之告诉美国之音,这句话含义不明,被断章取义,她的丈夫,外长乔冠华还为此挨整。

1972年2月21日到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导致美中两国打破多年隔阂的坚冰,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次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7天”。被称为“末代名媛”的中国女外交家章含之参与过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当过尼克松的翻译,也是中国出席1972年联合国大会的副代表,是美中建交谈判的见证人之一。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就在她逝世的一年半以前,章含之在她在上海和北京的住所两次接受美国之音中文部的电视专访,就尼克松访华、美中建交、她和毛泽东的关系、乔冠华的外交和政治生涯等问题和记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深度交谈。

*就事论事变成传位指示*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垮台,华国锋接班。乔冠华和章含之没有料想到,毛泽东写给华国锋的“你办事,我放心”的字条,却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章含之回忆说,毛泽东是在1976年4月30日写这张条子的。那天,毛泽东会见外宾,华国锋陪见。会见后,华国锋对乔冠华说,毛主席给他写了三张条子,其中一张是“你办事,我放心。”

章含之表示: “因为这个‘你办事,我放心’当时没有拿出来。所以乔冠华当时问了--历史上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当时乔冠华看了这个条子不问也就过去了。偏偏他问了,这是什么意思呀,什么叫‘你办事,我放心’啊。华国锋当时就说,因为四川那边批邓不力,打内战--当时地方上不都是打内战吗--后来毛主席可能累了,不再说了,就写了这个条。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就这么一件蛮小的事情。没有想到这张条子后来这么重要。第一没有想到这张条子后来变成了接班人的指示,内容就变了。第二,这张条没有第二个人看见。当天晚上,华国锋并没有把这张条子拿出来给政治局。后来,粉碎四人帮之后,乔冠华就成了看过这张条子的唯一的一个人了。因此呢,这张条子怎么解释?其实乔冠华什么都没说。但是华国锋批判乔冠华抢先就说,乔冠华当时看见了,但是他不向大家传达,说明他抵制毛主席要我当接班人。当然你就有口难辨了。就这么两个人,这件事情你怎么说啊。这些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这件事情我肯定是见证人,因为当天他回来告诉我这件事情了。他说,毛主席写了三张条。首先是这个条子,因为当时主席说话不是很清楚,有时他就写下来。他身边的人有时都听不大清楚。身边有些人就把这些条子捡起来,当然也是留个纪念吧,主席的墨宝嘛。有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回来以后就对乔冠华说,主席现在说话不清楚,有时写条,他们都收去,我也去收两张,咱们留个纪念啊。当时老乔就跟我说,你千万别干这个事。我说为什么啊,咱们留个纪念嘛。他说,这个条都是片字之语,都是其中几句话。他说,如果将来主席百年之后,人家说它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不是这个意思,但这张条在你手里,你怎么办呢?如果人家要断章取义,说是这个意思,可这张条偏偏在你手里。你是跟着撒谎,还是说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不要惹这个麻烦,咱们不要这些条。他还挺有远见,你知道吗。他当时说,你千万不要去捡这些条。将来如果人家要利用这张条,它在你手里,你就说不清楚了。你要么也跟着说瞎话,因为那时候主席已经百年了,也说不清楚了。”

“所以那天他回来就跟我说,唉,国锋同志也捡这个条。因为他觉得大家不应该去捡这个条。因为将来这些条是说不清楚的。他回来跟我讲,国锋同志今天也捡了三张条,给我看了--好像会见新西兰总理之后。我说什么条啊,他就告诉我,好像什么‘慢慢来,不要着急’—这些确实都是断章取义的,都是中间几句话--他说,还有‘你办事,我放心’。说过了,就完了。那天我记得是下午。那天好像难得的是主席是下午见外宾。晚上呢,他又去开会。他回来就对我讲,奇怪,国锋同志拿出两张条传达了,这‘你办事,我放心’怎么没拿出来啊。政治局开会了。后来我说,你不是说的嘛,这些条将来怎么解释都可以嘛。这些当时都是无心的,随便说话的。我说,你不是说过了嘛,将来人家怎么解释都可以,你办什么事,我放什么心啊,谁说得清楚啊。”

*知情之灾*

章含之说:“其实老乔对华国锋很尊敬的。当时他就说,你们年轻人老是这样想,不好。国锋同志是个老实人。我想他是出于谦虚,因为这是给他本人的。所以他谦虚,条就不拿出来了。当然后来这条就变成了接班人了,就变成了乔冠华抵制毛主席的指示,不赞成华国锋当接班人。所以他看了这个条,他就不传达。那么你都不给政治局传达,乔冠华怎么给人家传达?”

Tuesday 14 February 2012

《南华早报》重庆的明星市长黄奇帆前途未卜

《南华早报》重庆的明星市长黄奇帆前途未卜: 核心提示:据称,重庆党委书记薄熙来的盟友,重庆市长黄奇帆被叫北京,解释为什么上周发生的政治骚动中,他要带领武警前往美国领馆。

原文:Star mayor of Chongqing faces uncertain future
作者:Choi Chi-yuk 发自重庆
发表:2012年2月13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hqf.jpg
【编辑配图:重庆市长黄奇帆 图片来源:财新网】

在西南重镇重庆上周发生的政治骚动中,其市长的未来似乎悬而不决了。

黄奇帆是重庆党委书记薄熙来的亲密盟友,据称他被叫到北京去解释为什么周二他要带领武警和警车包围在成都的美领馆,显然是为了追踪薄书记的前干将王立军,现在黄奇帆的职业前途不明。

重庆的三个独立消息来源证实黄奇帆带领着武警奔驰300公里,从重庆到达四川省会成都的领馆区,为了追踪要求与美外交官会面的王立军,王在美领馆中滞留了一天。

这些消息来源都是匿名的,他们说,黄奇帆周五被召到了北京。黄奇帆和谁会面则不清楚,尽管传言纷纷,有人说中央领导问话,要他解释他率警察包围美领馆的原因,以及重庆政府为什么在微博上称王立军是在"休假式治疗"——这一说法从公布后就被大陆的网民广为评论。

分析家们说,即使他只是遵从了其领导薄熙来的指示,这一戏剧性的政治风暴看来也会给黄奇帆本来光明的政治前途投下阴影。59岁的薄熙来被广泛认为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他有可能在今秋的中共领导层换届中得到提升。

在香港的中国观察家刘锐绍猜测说黄奇帆的政治前途现在看来已经不由他自己左右,而要看"薄熙来和北京的高层领导人们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如果薄熙来同意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妥协,我认为黄奇帆还是有机会得到提升的。"刘如是说。

"如果没有妥协的话,黄奇帆和薄熙来的未来都会不妙。"

"但是我相信薄熙来会有所退让。"

到上个星期,薄熙来还被认为是在今秋的18大上升为政治局常委委员的一名强劲的竞争对手,中国的权力集中于这个机构。资深的政治观察者们认为如果薄熙来如愿的话,在重庆任期上广受欢迎的黄奇帆就很有可能接替薄,成为市委书记。

在北京的独立政治分析家陈子明说黄奇帆"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今年成为一个大省的党委书记。但是,在他驱车到成都去抓王立军之后,他不一定能稳坐党内高职了。"

黄奇帆2009年成为代理市长,在2009-2011年成为该市的副市长。他是黄菊的前秘书,黄菊是已故的政治局常委委员之一。黄奇帆被认为是一名有能力的技术官僚,擅长领域是金融和经济。他在重庆开展了中国最大规模的廉租房建设项目之一,在中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诸项问题上,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发言人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重庆在过去几年都有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去年,甚至以16.4%的增长率与天津并列第一。黄奇帆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要么成为四川,要么成为重庆的党委书记,有些分析家甚至暗示,在18大之后,因为他的竞争力和有迹可查的能力表现,他可能荣升政治局委员之一,特别是如果薄熙来能进入政治局常委的话。

但是,过去一周发生的事件看来让黄奇帆能够稳操胜券被提升的几率下降了,即使他不过是在执行薄熙来的命令而已。

相关阅读: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和"王立军事件"相关的译文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王立军事件继续发酵 / DW

美媒报道,美国国会外交事务小组委员会将调查美国驻当地官员以及白宫对王立军事件是否处理得当。中文互联网上有关该事件的猜测 层出不穷。
(德国之声中文网)王立军事件将中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向公开化和国际化,在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后却留下一个个谜团。王立军在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逗留的一天一夜里向美国官员透露了什么?他是否向美国领事馆申请避难?是否如美领馆发言人所说"自愿离开"?


美国利益与个人安全
美国资深撰稿人比尔·戈茨( Bill Gertz)在《华盛顿自由灯塔》( Washington Free Beacon)上发表文章说,美国国会外交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批评说美国方面处理该事件的方式显示美国当局"要么对北京流氓政权的性质一无所知,要么就是在搞两面派。","王立军的叛逃本来可以给美国情报机构提供有关中国高层政治的秘密资料"。罗拉巴克还表示他所领导的小组委员会将调查这一事件。
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认为,如果王立军真的向美国领事馆要求政治庇护并遭到美方拒绝,那么美国当然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方面来考虑的",担心给予王立军政治庇护会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影响中美正常关系。但是,王立军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借助美国的参与来增加其个人的安全度。
"如果他不跟领事馆联络,挂钩,这个问题就纯粹是中共、中国政府或者重庆政府之内的事情,我们知道中国的司法是人治,有时是非常黑暗的。王立军是干公安的,处理过多少这样的事情,人家说他是打黑英雄,但也有人说是以黑打黑,不是打黑,而是黑打。这里面一定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做法。这个事情如果放在内部处理,他要被什么人,或者被薄熙来整死,或者被判刑,遭到他认为的不公平的对待。 但是他去跟美国领事馆挂上钩后,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不论从重庆当局或是北京当局对他的处理,都要留有余地了,或者说会比较公正,比较按照司法来处理。"
薄熙来仕途未卜 十八大大局不变
据中国媒体报道,王立军早就因担任辽宁铁岭市公安局长期间的贪腐嫌疑受到中纪委的暗中调查。2011年5月初,王立军的亲信、铁岭市公安局原局长谷凤杰因涉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重大违法犯罪问题被双规。而中纪委调查王立军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矛头指向曾提拔王立军,又与其成为对头的薄熙来。香港政治评论员林和立指出:
"王立军从中共的角度来讲,是闹了天大的,而且是国际上的丑闻。无论是他跟顶头上司薄熙来的关系怎么样,谁对谁错,薄熙来作为重庆这个直辖市的第一把手,按照中国的人事条例来讲,第一把手要对下属的行为负政治责任。这个事件对薄熙来的政治前途有重大的、负面的影响。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前,因为唱红打黑,把他的名声打得很红,但唱红打黑以运动的形式出现,党内不少派别也是反对这一类的政治运动的。所以,王立军出事以前,薄熙来进政治局常委的机会可能只有50%,这个事情发生后,他进去的机会可能比较低了。"
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也认为,关于王立军去美国领事馆是叛逃的这样一种非常传统的看法对薄熙来非常不利。他说:
"据说据说薄熙来也表了态,说他用了坏人,用人不当,至于他对薄希来的负面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只能估计到一点,就是他在十八大上进入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对于十八大上习近平的接班,胡锦涛交出权力、退休-对这个大局我想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中共的巨大的讽刺
在新浪微博上,王立军的名字多日成为被过滤的敏感词。一度被屏蔽的名字还有被传派军警包围美领馆,并获准进入美领馆交涉的重庆市长黄奇帆以及后来陪同王立军乘飞机进京的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邱进。不过,屏蔽并不能阻止网上对这场"大戏"的激烈讨论。金钟说:
"中国网民的反应不是说谁是谁非,而是说王立军这样一个重庆公安局长,打黑英雄有话不跟党说,要跟美国人说,跑到美国领事馆去。不管是要求庇护,还是去诉苦,这件事可以说在中共执政60多年的历史上没有见过的,对于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的教条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讽刺。"
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估计,王立军事件过后,中共会加强高压政策来维稳:
"王立军这个很大的丑闻以后,我觉得政治局常委一定比较详细讨论过。目前离十八大召开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觉得无论是公检法还是其它部门会尽量避免有王立军这样的很尴尬的负面丑闻出现。他们会用尽方法,维持表面的党内高层的高度团结,不论是治安还是所谓政治和谐会保持一定水平,避免在十八党以前再出现影响中共威信,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事情。"
作者:乐然
责编:谢菲

法广:美国国会调查奥黑如何处理王立军案

法广:美国国会调查奥黑如何处理王立军案: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奥巴马政府拒绝了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的避难要求。王立军于上星期一晚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一天后才出来。他被送回北京后中国政府正对他进行调查。报道说,加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外交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罗拉巴克尔在一次采访中说,为了不使中国恼火,奥巴马政府未给予到美领事馆寻求帮助的王立军难民身份。


罗拉巴克尔指责说,”不仅美国驻中国当地的官员,而且在华盛顿的白宫和国务院都没有处理好王立军的叛逃案。” 他也表示,该小组委员会将对奥巴马政府处理王立军案进行调查。


他指出,奥巴马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手法显示对北京的黑社会政府要么一无所知要么耍两面派。” 他说,”美国情报机关缺乏中国高层秘密政治内情,王立军叛逃案本可以提供意外收获。”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上星期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上演的那岀政治戏剧显示了中共权力向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过渡中可能不像北京希望的那么平顺。


{lang: 'zh-CN'}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