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9 November 2012

BBC:中国官媒抨击歌星艾尔顿·约翰在华“挑衅” / 墙外楼 (November 28, 2012 at 09:02PM)




艾尔顿·约翰与艾未未在北京(25/11/2012)


艾尔顿在北京音乐会上声称,将整场演出都献给艾未未。


中国官媒星期三(11月28日)对英国知名歌星艾尔顿·约翰在北京音乐会上的“挑衅”之举提出谴责。


11月25日,艾尔顿在北京音乐会上声称,将整场演出都献给艾未未。艾未未是知名的异见艺术家,经常批评中共政权。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论说,“艾尔顿出乎意料的举动显然不是对他来中国演出合同、以及对现场观众的尊重。”


社论抨击说:“他强行把政治内容塞进这个本应纯娱乐的演出过程,这样的违约行为根本没有顾及现场观众的感受。”


2008年,冰岛知名歌星比约克在上海举行的音乐会上突然高呼“西藏独立”,也令现场观众感到不知所措。


《环球时报》社论批评称,艾尔顿的表现“缺乏尊重他国习惯和规则的涵养,以他的年龄还搞如此轻浮的逞能出位,让人大跌眼镜”。


社论抨击


社论建议,“今后中国的观众完全没有必要对这类挑衅客气,而应当场向挑衅者抗议,甚至将他轰下台,给他难堪”。


艾尔顿预计将在下周重返中国,并在广州参加一个音乐会,然后前往韩国、马来西亚和香港演出。


目前,广州音乐会门票星期三仍在出售,主办单位称文化部门没有通知取消这次演出。


艾未未则表示欢迎《环球时报》的这一篇社评,因为“他们至少开始议论人们在谈论的话题”。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134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Tuesday 27 November 2012

温氏家族与平安崛起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ovember 27, 2012 at 06:13AM)


平安免于拆分后,温家宝的亲属和他妻子的朋友低价获得了大量平安股票。他们通过复杂的持股结构一度控制了平安3.2%的股权,在平安上市后获得了可观增值。


中国深圳——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一家保险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其负责人劝说中国领导人放松要求拆分该公司的规定。


1999年秋,官员们被告知,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的生存危在旦夕。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和中国央行行长都直接收到了相关请求。这两名位高权重的官员都对平安所在行业有监管权。


《纽约时报》查阅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写给温家宝的一封信。马明哲在信中请求道,“恳请温副总理从更高的层次予以领导和协调。”


后来平安没被拆分。


事实证明,努力游说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


平安后来成了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以500亿美元(约合311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领先于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和保诚集团(Prudential)。而在幕后,温家宝的亲属得到了平安的股份。一旦平安实力回弹,这些股份将会价值几十亿美元。


本报上月报道,在温家宝自2003年出任总理后的任期内,他的亲属变得非常富有,获得了旅游度假村、银行、珠宝公司、电信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股份。


《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为止,他们财富的最大来源是平安的股份。在平安取得豁免不受大型金融企业应进行拆分这项规定的影响约八个月后,他们买进了平安的股份。


监管记录和公司记录显示,远在大多数投资者能购买平安的股票之前,一家名为泰鸿(Taihong)的公司便通过早前在平安持有股份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平安的大宗股权。不久后,泰鸿便被温家宝的亲属控制了。不管怎么看,该公司在这笔交易中获利颇丰。据采访和公开文件显示,泰鸿2002年12月购买平安股份时的价格是另一家大型投资者英国银行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两个月前的购买价格的四分之一。


截至2004年6月,即便在平安于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上市之前,温家宝亲属所持股份的价值已是四倍于从前。截至2007年,泰鸿最初那6500万美元的投资已价值37亿美元。


公司记录显示,温家宝的亲属通过那笔投资获得的利益极有可能在2007年年底达到22亿美元的峰值。2007年是泰鸿作为股东的记录公开可查的最后一年。因为泰鸿不再出现在平安的公开文件中,目前尚不清楚温家宝的亲属是否继续持有平安的股份。


同样无法获知的是,温家宝和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是否亲自介入,批复了平安不要拆分该公司的申请,以及温家宝对自己亲属持有的股份是否知晓。


但平安的内部文件、政府文件以及同银行家和平安前高管的采访表明,在参加了相关会议的监管部门中,副总理办公室和央行都名列其中,且都有权批准不拆分平安。


文件显示,只有两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得到了类似的批准,免于被拆分,而三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都被迫进行了拆分。中国的许多大型银行都按照拆分要求,出售了在其他机构的资产。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拆分的规定是金融危机后出于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而实行的。


平安向《纽约时报》发了一份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过并不知晓股东背后的所有机构的背景。平安还表示:“股东之间的任何股权转让是股东的正当权利。”


中国外交部没有回复请其为本文置评的电话。早些时候,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严厉批评了本报对温家宝家属的财务状况所做的调查,称“有关媒体的报道抹黑中国,别有用心”。


本报上月报道了总理家族的财富后,代表温家宝家族的律师称本报文章中有未指明的错误且温氏家族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此外,中国政府屏蔽了中国大陆对《纽约时报》中英文网站的访问,称采取该行动“符合法律和法规”。目前,对本报中英文网站的屏蔽仍在继续。


本报无法和温家宝或戴相龙取得联系以求置评。预计温家宝将于明年3月退休。而戴相龙现在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参与了平安2004年香港上市,及其后来2007年上海上市的中外银行家和律师称,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温家宝的亲属获得了该公司的大量股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曾持有大量的平安股份,并在平安于香港首次公开募股时,作为主承销商。两家公司的高管也表示,从未被告知温家人的持股情况。在平安的敦促下,这两家投资银行也在2000年向温家宝及其他监管者提出请求,不要按照规定拆分平安。2005年,两家投行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把他们持有的平安股份以一起卖给汇丰银行。出售价约为10亿美元,比他们最初投资上涨了14倍。


《纽约时报》查阅的几千页公开公司文件显示,温家宝的亲属并未直接以他们自己的名义持有平安股份,而是用一层又一层隐蔽的合伙人关系掩盖了他们的持股状况。


在上个月的一次访谈中,温家的一位富商朋友段伟红称,其实是她持有那部分平安股份,而温家宝亲属出现在持股记录上,只是一个意外。这个过程包括借用他们的身份证件,并取得他们的签名。


对于披露与上市公司运营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司信息,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都有详细的法规。这些信息包括大股东的身份,以及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是否为关联方等等。但是法律专家称,这些法规的执行力度一般都很弱,这点在大陆地区尤甚。他们说,也有一种名义股东的习惯做法,亦即由某人代表另外一个人持股。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最有经验的律师和会计师都无法一窥究竟。


《纽约时报》并未发现有迹象显示,这方面的法规或任何其他法律被违反,也未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温家宝以本人名义持有平安股份。


在研究过《纽约时报》提出的问题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of Hong Kong)及香港证券交易所拒绝发表评论。北京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并未回应质询。


平安现在最大的股东、持有15.5%平安股份的汇丰银行,也拒绝发表评论。汇丰银行上周宣布,作为其广泛筹资活动的一部分,正在考虑出售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


如今,平安是一个成功的大集团,去年的营收为400亿美元,在中国有约50万名保险销售员。它是中国唯一的完全一体化的金融机构,拥有中国第二大的保险公司、一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


2010年末,平安进一步增强力量,宣布了一个40亿美元的交易,并从此控制了中国中型商业银行之一,深圳发展银行。现在,平安正在深圳修建一个新的公司总部,一栋115层的壮观办公楼。该大楼由纽约建筑公司KPF建筑设计所(Kohn Pedersen Fox)所设计。


差点被拆分


高中毕业生出身的平安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最初是袁庚的助手。袁庚是中国最早的一些经济改革中的先驱者,也是平安保险的早期领导者。


袁庚欣赏马明哲的聪明才干,因而让他负责一个由国家管理的工业园的人事工作,并最终让他负责新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在新兴海滨城市深圳生根发芽。


马明哲的时机很好。那时中国刚刚开始重构其国家主导的经济体系。政府开始打破共产党干部在养老金、社保和住房保障上的铁饭碗。


尽管平安创立之初是国企,却是首批实验西方管理模式的中国保险公司之一,包括聘用保险业务精算师,开展后台运营工作,及引入外国股东。


1988年,平安成立。马明哲负责协助管理这家小公司。几年后,他为公司寻觅美国的知名股东。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各自出资约3500万美金,购买了7.5%的平安股份。在当时,这是一家中国金融机构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商投资。


平安最初的成功大多归功于马明哲。马明哲是个充满冲劲的高管,因其管理技巧、政治技巧及冒险精神而受到推崇。


“他具备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所有特质,”曾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管理平安上海分公司的严峰称,“他学习能力很强,知道怎么适应新形势,而且做事很有决心。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后,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走软,该公司的增长动力遇到了问题。


臃肿的国有企业开始崩溃,到了1998年,中国一些最大的国有银行几近破产。


平安辛苦得来的财富也开始不断蒸发。和中国大多数大型保险公司一样,平安是利用可以保证大笔收益的长期投资产品来赢取新客户,这些收益是利用银行在通胀时期为存款提供的高额利率来获得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行利率暴跌,该公司也损失惨重。


1999年,平安的高管开始承认,该公司处于破产边缘。作为一家联合控股的股份公司,平安拥有很多大型机构投资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但很多这些公司都拒绝通过购买更多股份,为平安提供需要的资本金来进行救助。


平安一名前高管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透露,“当时大家都不确定平安能不能继续下去,以后会怎么样。”


此外,来自政府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因为担心金融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北京的监管机关加大执法力度,要求金融机构限制经营活动的范围。


银行被告知要出售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的股份;保险公司则必须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之间做选择,而不再同时经营两者。


1998年中国新的保险监管机构成立,之后它开始施压,让平安拆分其信托和证券业务,并将人寿和财产保险部门分成独立的公司。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的马永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该机构已经做好计划,要对平安及其他保险公司进行拆分。


“分业经营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审批,”马永伟对媒体称,他还表示将“深化保险系统的改革”。


管机构让步


在公司即将拆分之际,马明哲(英文名Peter Ma)开始给北京的领导人写信,向助手口述备忘录提醒自己要为高层官员“购买高尔夫球杆”,还列出详细的图表,规定平安每一位高管应该担起的游说责任,上述记录的副本显示。这些副本已经经过了前平安高管的核实。


马明哲将自己的精力锁定在中国政府最高的行政机构国务院上,国务院由38名成员组成,高级领导人包括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此外,平安还同时向有监管保险业责任的中国央行行长戴相龙寻求帮助。


温家宝地位独特。他曾在权力巨大的中央金融工委任书记,中央金融工委成立于1998年,负责监督中国的银行业、证券和保险监管机构,以及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


平安的会议记录以及对出席者的采访显示,马明哲和这些监管者见了面,称自己的公司临近破产,希望他们能够批准该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从而改善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目前,平安的寿险亏损,产险和信托微有盈利,”马明哲在1999年9月29日写给温家宝的信中说道。平安两名前任高管证实了这封信的内容。


在不进行彻底拆分的情况下,马明哲提出了一条折衷之道。他在征求了其他投资者的意见之后,提议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实际上分开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但同时又将这两个部门,以及证券和信托部门,置于同一家公司旗下。


他说,这个公司将重组为平安集团,《纽约时报》查看过的平安文件显示。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提议寻找支持者。


2000年1月,在马明哲的支持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们联名给温家宝写信称,拆分将“违反中国鼓励并保护外国投资的政策”,《纽约时报》查阅的该信函的副本显示。这封信的真实性已经由这两家投资银行的前任高管证实。


上述美国投资银行警告说,“作为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可能需要披露与投资平安相关的损失。这对于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形象,并没有帮助。”


《纽约时报》查阅到的公司文件显示,这封信发出之前,平安高管以及两家美国投资银行已经进行了数月的积极游说,劝说北京的其他高层官员,包括中央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让平安保持完整。


早在1999年,平安高管也已经开始与温家宝的家人进行接触。


前平安员工胡坤曾在1997年至2000年之间担任马明哲的助理。胡坤回顾了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张蓓莉1999年的一次会面。


胡坤表示,他没有被告知会面时发生了什么,但他记得马明哲的反应。胡坤说,“因为那次会面,马董事长很激动。”胡坤现在居住在美国,他声称,平安欠自己5.2万股股票,并曾因此与平安产生了纠纷。


《纽约时报》查阅的公司记录显示,1999年6月17日下午,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以及时任平安驻北京代表处主任的李春彦会面,随后还共进晚餐。


席间谈话的内容不为外界所知,但双方的关系似乎开始蓬勃发展。大约在同一时期,由张蓓莉的亲戚部分控制的钻石公司,开始在平安位于北京的办公大楼占据办公空间,该钻石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显示。几位平安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后,温家宝之子温云松与人共同建立的创业企业,从平安赢得了利润丰厚的科技合同。


现年56岁的马明哲仍然控制着平安集团,他拒绝对本文发表评论。胡坤的回忆,及《纽约时报》查阅的相关文件中关于平安的游说努力,以及与温家宝亲属会面的情节,通过对四名曾在同一段时间,在该公司深圳总部与马明哲和胡坤共事的高管进行采访得到了印证。


此外,当时负责北京代表处的李春彦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确认,在那段时间,他曾带张蓓莉与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会面。


但文件和采访并没有揭示,几次会面,是否对政府监管部门放弃拆分平安的决定产生了影响。不过在2002年4月,中国的最高监管部门作出了决定。经过国务院及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平安开始了将自己转变为一家金融集团的过程。


该公司不仅获准保留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牌照,还获准保留经营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牌照。平安还获准取得了一张银行牌照。


分析人士称,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的市场上,这些牌照价值连城。


瑞银(UBS)长期关注保险行业的驻香港分析师梁智勤(Bob Leung)说,“享受到了挖掘金矿一般的高回报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底,平安不仅安然渡过了下滑趋势,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公司的重组促进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当年10月,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同意支付6亿美元,从平安购买10%的股份。仅仅一年多以后,监管部门就批准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销售股票。


在平安筹备赴香港上市时,一群与包括温家宝在内的北京高层官员有紧密联系的投资者,正在静悄悄地大量囤积平安股份。


买进平安


平安披露的信息显示,2002年12月26日,来自总理故乡的温家好友段伟红经营的一家公司,通过一家名为泰鸿的企业购入平安股份。记录显示,之后不久,温家宝的亲戚,及其妻子的同事控制了这个投资工具。


根据平安在香港上市前提供的文件,泰鸿先是从全球运输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为“中远”)手中购买了7770万股平安股份,后来又从中远的大连分支机构购入220万股。股份一拆二之后,泰鸿拥有的股份数量翻番。因此,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2004年6月,即平安在香港上市前夕,泰鸿持有1.598亿股平安股份,约占总股份的3.2%。


在一次采访中,段伟红称,为了购买这些股份,她每股花费了约40美分(按照当前的汇率),共计6500万美元。


分析人士称,这一价格似乎享受了非同寻常的大折扣,因为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汇丰购买了平安10%的股份,每股约1.6美元。


中远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对泰鸿而言,这笔买卖大获成功。2007年,平安股价达到峰值,这1.59亿股的估值为37亿美元。不过,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泰鸿已于2007年前大幅降低了持股额。


根据公司和监管文件,尽管泰鸿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平安这比交易的受益人隐藏在温家宝的亲属控制的十几个投资工具之后,包括他的一个弟媳、他妻子张蓓莉的两名兄弟,以及她的数个长期同事和生意伙伴。所有这些人都与段伟红一起,列为泰鸿的持有人。


根据公开文件,到2007年,温家宝总理现年91岁的母亲,通过与泰鸿相关的两家投资公司,持有价值1.2亿美元的平安股票。


段伟红称,她从2000年开始认识温家宝的家人,但这些平安股份都是为她个人的账户购买的。她说,温家宝的亲属之所以出现在泰鸿的持股记录里,仅仅是因为她的公司借用了他人由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以便向公众掩盖她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她称,总理亲属的身份证是错误借用的。


段伟红说,“最后的收益,100%都归我所有。”


余波


2001年,中国颁布了新的法规,限制共产党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股票交易。


比方说,法规禁止负责国有企业的共产党官员利用亲属来买卖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这些亲属包括父母、子女,甚至还包括子女配偶的亲属。


《纽约时报》没有发现温家宝与家庭成员分享内幕信息的迹象。


但是,《纽约时报》咨询的分析人士称,关于这些亲属持有的股份,有很多有待解答的问题,比如,谁可能知晓这些亲属购买了股票,以及是否有人应当承担披露这些信息的法律义务。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称,他们既不知道这些股份买卖活动,也没有参与到交易中。


这两家公司还称,典型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程序中,不太可能发现隐藏在多重投资工具背后、采用陌生姓名的股东的真正身份。


根据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监管法规,公开上市的公司及帮助其承销股票的专业服务伙伴,有法律义务披露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的身份。《纽约时报》发现,即便是在持股最多的时候,温家宝家人的投资工具泰鸿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从未超过3.2%。


另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是,泰鸿如何能够以似乎极其优惠的价格购买平安的股份。到2002年底,随着汇丰的一大笔投资,平安的IPO前景已经极度看好。


法律专家称,一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在平安2004年上市之前,谁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这些亲属购买该公司的股份,以及这些撮合交易的人是否试图从监管机构得到好处。


纽约大学法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教授、中国司法系统专家孔杰荣(Jerome A. Cohen)说,“关键问题是,为什么选中了这些人,以及他们获得这些股份的条件是什么?很显然,每个人都想在一桩热门IPO进行之前参与其中。”






via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1/27/c27pingan/

Monday 26 November 2012

艾尔顿·约翰北京献歌艾未未 / bbcchinese.com | 主页 (November 26, 2012 at 02:09PM)

英国著名歌星艾尔顿·约翰在其北京音乐会上声称将整场演出献给艾未未。



via bbcchinese.com | 主页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26_eltonjohn_aiweiwei.shtml

《纽约时报》一场游说、一笔横财和一位领导人的家庭 / 墙外楼 (November 26, 2012 at 12:04PM)



《纽约时报》11月25日头版报道温家宝家人与平安联系


《纽约时报》记者将自己11月25日题为《一场游说、一笔横财和一位领导人的家庭》(Lobbying, a Windfall and a Leader’s Family)的报道称为“中国总理温家宝富裕家人系列之二”。


以下为报道全文: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曾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一些金融机构进行分立。而一家饱受财务问题困扰的中国保险公司曾力图使中国官员放松这一规定。


当时为此进行努力的正是2007年为在上海鸣锣上市的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英文名Peter Ma)。


1999年秋,中国官员曾被告知,平安集团危在旦夕。相关意见曾直接上达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及当时的央行行长之处。此二人当时总览金融业监管的大权。


在《纽约时报》获得的致温家宝的信中,马明哲写到:“我谨请求副总理高屋建瓴地领导并协调此事。”


平安最终没有分立


从这次成功的结果来看,游说的力是无穷的。


平 安随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其500亿美元的总资产超过了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及保诚集团 (Prudential)。但在幕后,温家宝的家人持有大量的平安集团的股份,只要该公司业绩反弹,这些股份将价值数十亿美元。


《纽约时报》上月曾报道称,在温家宝任内,其家人通过在度假地、银行、珠宝公司占有股份而获利颇多。


而根据《纽约时报》到目前为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温家宝家人的财富之中,最大的来源是平安集团的股份。这些股份购买于该集团被免于分立约八个月之后。


据监管方及集团记录显示,早在大多数投资方可以购买平安股份之前,一家名为泰鸿投资的公司从一家国有单位收购了平安集团的一大笔股份,而泰鸿公司不久后为温 家宝的家人控股。种种迹象表明,泰鸿做了一笔不错的买卖,其2002年12月从平安购得的每股价格仅为另一家投资公司(英国汇丰控股)两个月前所付价格的 四分之一。


2004年6月,温家宝家人掌握的股份价值已经增长了4倍,而这还是平安在香港上市之前。到2007年,泰鸿最初投资的6,500万美元已经价值增长到37亿美元。


据集团记录显示,温家宝家人的投资收益在2007年末最高时达到22亿美元。2007年后,泰鸿的股东信息不再公开,因为该公司已不在公开的文件之列,也不清楚温家宝家人是否在该公司继续持股。


目前尚不清楚的还有,在平安集团免于被分立的决定中,温家宝或当时的央行行长戴相龙是否曾亲自出面过问,以及温家宝本人对其家人在平安掌握的股份是否清楚。


但根据平安集团资料、政府档案以及对平安前高管的采访内容显示,温家宝副总理及央行办公室属于使平安免于分立的监管者之列,只有这些监管者有权签署赦免令。


据资料显示,当时只有两家国有金融机构免于分立,而另外三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被强行拆分。在金融危机后,由于担心金融体系不稳,金融机构被要求进行强制分立。当时很多大银行都执行了这一要求。


平安在给《纽约时报》的声明中称,该集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对持股人的背景并不知情,“股东之间买卖股份是其合法权利”。


中国外交部对本文调查内容未回电置评。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调查温家宝家人资产的行为严辞驳斥,称这是“污蔑中国”,“别有用心”。


在《纽约时报》前一次报道后,温家宝家人律师回应称,文章内容空泛不实,其家人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此外,中国已对《纽约时报》英文及中文网站进行屏蔽,称其“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参与到平安2004年在香港及2007年在上海上市的西方及中国银行界人士及律师称,他们并不知道温家宝家人拥有平安的大量股份。


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均持有平安的大量股份,两个公司高管都表示并未被告知温家宝家人持有平安股份。在平安成功先例的激励之下,两家投资银行于2000年分别向 温家宝及其他监管者请求免于分立(平安)。这两家银行的私募股本分部于2005年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联合股份出售给汇丰控股。这个价格比其初始投资增 长了14倍。


《纽约时报》所分析的数千页的平安集团资料暗示,温家宝家人所持股份并非直接在自己名下,而是通过盘根错节的合伙人关系而遮遮掩掩地持有。


温家友人、富商段伟红10月在采访中称,平安的股份实际上是她的,温家宝家人只是“偶然”(in an accident)出现在股权记录上。通过借用了他们的身份证和签名。


对影响上市公司运营的信息公开,诸如大股东身份及公司是否掌握大量股份的细节,中国和香港都有详细规定。但法律专家表示,这种法律的执行通常比较松弛,尤其 在中国大陆。而且中国有所谓“代理持股”的风气(a culture of nominee shareholders),即某人出面为另一人持股的做法。对这种行为,即便最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会计师也无从入手。


《纽约时报》同时指出,没有迹象显示存在违法及违规现象,也没有证据显示温家宝名下持有平安集团的股份。


香港证券及期货监管委员会及香港证券交易所拒绝对《纽约时报》的调查置评,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也并未作出回应。


汇丰控股目前持有平安15.5%的股份,是最大股东,该集团拒绝对此事置评。该公司上周表示,正在考虑抛售平安的股份,以此筹措资本。


平安目前是一家成功的集团,去年总资产为400亿美元,在全国建立超过50万保险分支机构。迄今为止是中国最具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全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一家信托公司及证券交易公司。2010年下半年,平安斥资40亿获得了深圳发展银行的控股权。


平安死里逃生


马明哲是平安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在高中毕业后即成为中国早期经济改革的先锋、平安早期领导袁耿的助手。马明哲此后很受袁耿的赏识,袁任命他负责一 个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工作,此后转战新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马明哲的机遇很好,恰逢中国对国有经济改制之机,政府开始大规模废除铁饭碗制度。


尽管平安起初是一家国有企业,但却是首批试验西式管理制度的中国保险公司之一,包括精算师、企业后台运作及外方持股等新理念。


平安在1988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小公司,由马明哲负责管理。但在数年之后,马明哲已经开始在美国物色大股东了。


1994年,摩根和高盛的私人股本部门分别花费3,500万美元购得平安7.5%的股份。那时候,这是中国金融机构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外来投资。


平安公司早期的成就大多归功于马明哲。他是一个个性强硬的高管,其管理方式和政治技能颇受赞赏,尤其是他勇于承担风险。


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经营平安驻上海分部的Yan Feng说:“他具备一位伟大企业家的所有品质”。“他学习能力强,懂得如何适应新形势,做事也非常果断,他也会竭尽所能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该公司增长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陷入困境。当时正值中国经济在97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走软。


臃肿的国有企业开始崩溃,到了1998年时,中国一些大型银行几乎没有偿债能力。


平安辛苦赚的的财富也正在挥发。和多数中国保险商一样,基于银行在通货膨胀时期提供的存款高利率,平安赢得新的投资产品客户,保障了长期的高收益。当金融利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下跌,损失就开始积累。


在1999年,平安高管开始承认公司将很快面临破产。作为一家联合控股公司,平安拥有大型机构投资人,多数是国有企业。但是,它们很多都拒绝通过购买额外股份支援平安。


一位平安前匿名高管说:“它们不确定平安能否幸存下来”。


平安也面临政府方面的不断施压。由于担心对金融系统造成系统性风险,北京监管人员加大执法力度,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各自商业活动范围。


银行被要求在经纪公司或信托公司出售股份;而保险公司不得不选择在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领域选其一运作,而不是二者同时运作。


1998年中国新保险业监管机构成立以后,就开始施压平安摆脱其信托和债券业务,并将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分别划入不同的公司。


在1999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时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永伟表示,该机构已经拟好分立平安和其他保险公司的计划。马永伟向媒体表示,分立方案已经递交国务院审批。他还补充道,这些方案将深化中国保险系统改革。


推向监管者


根据由平安前高管证实的这些记录中一份复本内容,面对自己公司即将被拆解的境遇,马明哲火速致信北京领导人,亲述备忘录,以便提醒自己将为高层官员“购买高尔夫球俱乐部”,并且持有详细的流程图,列出了每位平安高管的游说职责。


马明哲本人集中精力游说国务院。其中高层领导人就是时任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平安同样也寻求并得到了当时央行行长戴相龙的支持。戴相龙同样也负责监管保险行业。(编者注:戴相龙1997年7月起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温家宝所处位置独特。他当时是中央财政金融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该委员会1998年成立,职能是监督银行业、证劵和保险监管部门以及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


根据平安会议文字记录和对与会者的采访,当马明哲见到监管者们,他告诉监管者们自己的公司正面临破产境遇,请求他们批准一次香港股票发行,以帮助支撑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马明哲在1999年9月29日写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信中说:“现在,平安人寿保险正在亏损,财产保险和信托公司只能收到薄利”。两位平安前高管确认了这份信的内容。


宁可不愿公司完全被分立,马明哲提供了一个中间做法。通过向其他投资人寻求建议后,马明哲提出,成立一个控股公司,从而有效地将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区分开来,但是同时将证劵和信托部门一起,把它们归于同一个法人名下。


根据《纽约时报》得到的平安内部文件,马明哲当时说,该公司将重新取名为“平安集团”(Ping An Group)。然后,马明哲开始寻找盟友以便推销他的这一提议。


《纽约时报》得到的信件复本显示,2000年1月,在马明哲的支持下,来自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资公司的高管联名向温家宝写信,指出解体(平安)将“违反中国鼓励和保护外国投资的政策”。两大投资银行的前高管对这份信的真实性已予以证实。


这些美国投资银行警告称,“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关于在平安的投资,我们按要求将公开我们的损失情况。这可能会对中国向外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形象没有多大帮助”。


根据《纽约时报》得到的公司文件,这封信是平安高管以及两大投资银行经过数月游说攻势而发出的,为的是说服其他北京高层官员,包括央行和保险监管机构,保全平安(防止被分立)。


而早在1999年,平安高管也开始同温家宝家人联系。


在1997年至2000年间曾在平安担任马明哲助理的胡坤回忆道,1999年马明哲曾和温家宝妻子张蓓莉举行过会面。


胡坤说,他并没有被告知两人会面所谈内容,但是他记得自己老板当时的反应。胡坤说:“就因为那次会面,马明哲变得非常兴奋。”


胡坤现在生活在美国,他曾和平安就52,000股份存在纠葛。胡坤本人认为这些股份是自己的。


《纽约时报》看过的公司记录显示,马明哲是在1999年6月17日下午同张蓓莉举行的会面,之后还和张蓓莉以及平安驻北京代表处主任李春彦共进晚餐。


虽然不知道他们当时谈了些什么,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开始活跃起来。大约是在同一时期,一家由张蓓莉亲属部分控制的钻石公司将办公地点开始移至平安驻北京办 公大楼。这些是根据该钻石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记录看出的。根据采访平安前高管还发现,之后,一家由温家宝之子温云松共同成立的新企业赢得平安一份利润丰 厚的技术合同。


现年56岁的马明哲仍然掌管平安(集团)。他拒绝就此报道置评。


通过采访和马明哲以及胡坤当时同一时期在深圳平安总部共事过的四位高管,再次证实了胡坤的回忆内容,也证实了该报有关平安游说努力以及平安同温家宝家人会面的内容。


此外,李春彦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也证实,正是自己带张蓓莉去见平安主席马明哲。


这些文件和采访并没有透露那些会面是否在政府监管部门放弃分立平安的决定中扮演角色。但是,在2002年4月,中国最高监管机构发出了最终裁定。经国务院和保险监管部门审批,平安开始将自己转变为一家金融集团。


该公司(平安)不但被允许保持财产和人寿保险许可,而且还被授权经营一家经纪公司和信托公司。它还被允许获得银行牌照。


分析人士称,在中国严格监管的市场氛围之下,这些许可证加起来,可谓一笔财富。


瑞士联合银行驻香港资深保险分析师梁智勤(Bob Leung)说:“他们是少数可以享受那些掘金利润的人”。


在2002年后半年,平安不单度过了经济低迷期,其发展前景开始一路向好。该公司对巩固收入和利润正在进行调整。在2002年10月份,汇丰银行同意以6亿美元购得平安10%的股份。1年多后,监管部门批准了平安在香港证劵交易的上市和出售股份的申请。


就在平安正准备香港上市之际,一些和温家宝等北京高层官员关系紧密的投资人团体正不声不响地积累平安大量股份。


买平安保险


2002年12月26日平安文档显示,温家宝一位故乡朋友段伟红段伟红经营的一家名叫泰鸿的公司收购了大量平安股份。记录显示,温家宝家人和温家宝妻子同事很快便控制了这一投资工具。


根 据平安在香港上市前提交的文件显示,泰鸿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购得平安7,770万股份,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在大连的子公司购得2,200平 安股份。一股股票分割使得泰鸿拥有的股份数量加倍。所以在2004年6月,就在平安香港股票发行之前,泰鸿握有1.598亿股份,根据公开募股数据,这一 数额大约是平安股份的3.2%。


泰鸿所有者段伟红女士在一次采访中称,按照当前的汇率变化,为了购得平安股份,她每股花费40美分(总价值为6,500万美元)。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价格看 上去似乎已经够高,但却是不同寻常的折扣。因为汇丰银行在两个月前已经以每股1.6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10%的股份。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并没有回电置评。


对于泰鸿,这算得上具有轰动效应的收购。到了2007年底,当平安股票达到高点时,泰鸿1.59亿的股份价值就相当于37亿美元,尽管泰鸿在2007年已经大幅减少所持股份。


根据企业及监管文件,虽然泰鸿是有案可查的股东,但平安这一交易的受益者则隐藏在十多个由温家宝家人控制的投资工具背后。这里所说的温家宝家人包括其两位妹夫和一位弟媳以及一些张蓓莉长期的商业伙伴和同事。


到了2007年,温家宝现年91岁的母亲通过和泰鸿有联系的一对投资公司握有的平安股份价值就高达1.2亿美元。


段伟红自称她认识温家宝母亲是在2000年。她说,自己是用个人账户购买平安股份。而温家宝家人仅仅是在泰鸿股权记录中出现,因为她的公司为了设法蒙蔽她在平安的持股, 因此她的公司错误的使用了温家宝亲属的身份证。她说:“最后我收到了百分之百的回报”。


后果


在2001年,中国出台新规,就中共党员及家属在上市股份的交易设立限制措施。比如,新规禁止党内负责国有企业的官员利用他们的父母和孩子(或者他们孩子的配偶的家属)从事上市国有企业股份交易。


《纽约时报》没有发现温家宝同家庭成员分享内部信息的迹象。


但是,据《纽约时报》咨询过的分析师称,对于温家人家人所持股份尚有很多问题未解,比如谁可能是那个了解家人购买股份的人;是否任何人都有公布那种信息的法律义务。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资公司高管都表示,没有察觉到这种股份购买,也没有参与这种交易。


这些企业还表示,一次典型的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不可能公布最终的股东身份,这些股东利用难以识别的名称隐藏在多层投资工具之后。


根据中国大陆和香港相关条例,公开上市企业及帮助他们将股票卖给公众的专业合作伙伴依法有义务公布那些仅仅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身份。《纽约时报》发现,作为温家投资工具之一的泰鸿在其经营最高峰时期所持的股份从来没有超过3.2%。


另外一个待解的问题是,泰鸿是如何能够以一个似乎高折扣的价格购买到平安股份的。在2002年末,在汇丰银行巨额投资之后,平安已经成为IPO热门。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110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支教学生揭露营养餐:巴掌大面包要饿死孩子? / 墙外楼 (November 26, 2012 at 01:16AM)




小梁拍摄的“营养午餐”


“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小梁说,面包直径6厘米、厚1.5厘米。


记者调查得知,凤凰县“营养午餐”配送的这两样东西,价值2元。凤凰县回应称,选择面包、牛奶作为营养餐的有关操作,符合政府采购的规定。有学者表示,学生营养餐应因地制宜,费用统计应有监督。


小梁来自浙江嘉兴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个月前到湖南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支教。提到营养午餐,她说,这里的孩子读书太不容易了。


所德小学的114个学生,7成以上来自周边乡村。小梁说,有些居住很远,上学要走一个小时山路。孩子们家里穷,中午在学校饿了,连学校小卖部的0.5元的馒头都舍不得买。


“孩子们感谢国家推行‘营养午餐’,可他们最终拿到手的,就是一盒200毫升的牛奶和一片巴掌大的小面包!”小梁看了心酸,忍不住发微博揭露,“这3元的营养午餐,面包值2毛钱吗?总共值1元钱吗?我就不说上次拉来七箱过期牛奶了。”


10月30日,学校收到供货商送来的八箱面包,作为孩子们两个星期的午餐用,“面包巴掌大,一打开箱子,整个办公室都怒了。”供货商后来解释,那8箱面包只是赠品,之前发生的过期奶问题也在次日立即调换。


小梁说,她发微博,主要是想让大家关注这个营养餐质量问题。“现在的营养餐,即使没有质量问题,也只是两种搭配:要么学生奶+火腿肠,要么学生奶+小面包片,长身体的孩子,吃这么点东西受得了吗?不吃饭行吗?况且,这点东西值3元钱吗?”


11月20日,小梁再发微博:“昨天孩子们就没吃的,今天送餐车又没来。饿两天。老师陪你们。对不起你们,老师没有把午餐的事弄好。”小梁说,他们曾多次跟当地教育局联系,但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回应。


小梁的微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许多网友对“营养午餐”实际运作情况产生担忧。网友“没姿色”说:“我在湘西某小学支教,孩子基本以方便面为主。”网友“巴别塔乐园”说:“最好是给孩子吃饭,剩下的全不靠谱。”


“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 (微博)很忧心湖南老家,“中央拨款160亿快一年,多省都建大小食堂,给孩子们做饭,而湖南大部分县仍发牛奶、面包、方便面,有一顿没一顿且浪费严重。”


小学生午餐没热饭怎么行


小梁老师所在学校配送的是“南山”牌牛奶、“真粮”牌小面包。奶站和面包公司湖南经销店的销售负责人说,牛奶批发价为1.6元一盒,小面包为0.3元。学校要采购,他们免费送货上门。由于不是天天配送,配送成本不高。


据此推算,国家每人补贴3元的“营养午餐”,最终学生拿到手的是2元物品,“利润率”达50%。在凤凰县,超过3万学生享受营养午餐计划,按一年补贴200多天计算,仅“营养午餐”一项利润超600万。


记者联系凤凰县教育局等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去年底,凤凰县通过公开招标,为三个学区选定了营养餐供应商,符合有关规定。不过,凤凰县提供的合同书复印件显示,并没有对配送面包、火腿肠的大小进行规定,只是笼统地写明配送物品总价3元。


很多人质疑,孩子小,午餐不吃米饭怎么行?对此,凤凰县至今没有回应。


今年5月,羊城晚报就曾报道,今年上半年开学起,湖南新化孟公镇中心小学推行营养午餐,习惯吃米饭的孩子,吃不惯面包,悄悄回家吃饭,家长认为吃面包的“营养午餐”打乱了一家人就餐习惯。


对于目前营养计划在落地时可能遇到的困境,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担忧,国家推行“营养午餐”,一年支出160多亿元,最终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到底会有多少。他觉得,对“营养午餐”资金使用,应该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认为,“营养午餐”应该着眼于学校公共食堂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营养餐食标准,“能让孩子吃上热饭,喝上热汤才是目标。”


小梁与学校几个老师正合作,争取在学校建食堂,“无论如何一定让孩子吃上热饭。”目前,老师们已经制定出让孩子们吃热饭的具体方案,而凤凰县教育局也同意他们给孩子做饭。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108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纽约时报》报道矛头再指温家宝 / 墙外楼 (November 26, 2012 at 12:08AM)


美国《纽约时报》周末发表驻上海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撰写的一篇报道,再次把矛头指向中国总理温家宝。


报道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主席马明哲曾在1999年秋天向中国官员发出呼吁,要求政府对平安保险公司放宽实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出的要求大型金融公司分割的规定。


报道说,马明哲直接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发出呼吁,请求他们干预。


马明哲在一封信中说,他请求温家宝从高层协调并解决这一问题。


8个月后购买股份


最后,这项游说获得成功,平安保险没有被分割。


报道说,《纽约时报》曾在上月报道温家宝家人拥有巨额财产。其中最大的财产来自平安保险的股份,而这些股份是在平安被特许免于分割后8个月后购买的。


报道还说,到2004年6月,温家宝家人所拥有的股份已经翻了两番。到2007年,由温家宝家人控制的Taihong公司最初所作的6500万美元投资已升值为37亿美元。


根据公司记录,温家宝家人就这笔投资所持的股份在2007年晚些时候达到22亿美元峰值,但这是能够公开看到Taihong股权记录的最后一年。从那以后,不清楚他的家人是否继续持有这些股份。


报道还强调,目前并不清楚温家宝和戴相龙本人当时是否亲自过问了让平安保险免予分割的事务,也不清楚温家宝本人是否知道他的家人持有股份。


封锁网站


报道说,平安保险向《纽约时报》发布一项声明说,平安保险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而且并不了解持股人的所有背景信息,并且强调持股人具有相互买卖股票的合法权利。


张大卫在报道中说,中国外交部没有就《纽约时报》提出的对目前报道发表评论的要求作出回应,他们也无法找到温家宝和戴相龙作出回应。


《纽约时报》记者张大卫曾在上个月报道说,温家宝家人在他担任总理10年期间控制了27亿美元的资产。这一报道引起中国当局的愤怒。


张大卫在他的最新报道中特别指出,上个月的报道见报之后,代表温家宝家人的律师曾表示他的报道中存在错误,并表示将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张大卫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在中国封锁了《纽约时报》的英文网站和中文网站,而且仍在封锁,并且声称这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的行动。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107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Wednesday 21 November 2012

温家宝11月20日泰国讲话:死也要死得诚实和正直


闾丘露薇 (@roseluqiu) tweeted at 9:06 PM on Wed, Nov 21, 2012: 温总泰国见华人华侨讲话,也算是回应吧。http://t.co/GhFtdy0i

云南彝良因跪拜总理被拘农民获释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ovember 21, 2012 at 07:20PM)

11月19日,因在彝良地震期间跪拜前来视察的温家宝总理,梁永兰被行政拘留七天。20日,在交过1000元保证金后,梁永兰被警方释放。


11月20日晚7点左右,在交过1000元保证金后,云南省彝良县发界村村民梁永兰被警方释放。


11月19日晚9时许,因在彝良地震期间跪拜前来视察的温家宝总理,梁永兰被当地警方从家带走,并决定行政拘留七天。


据这份彝良县公安局出具的彝公(行)决字【2012】第55号《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称,2012年9月8日凌晨2时许,孙帮建、胡衣韧、孙帮练、梁永红四人跪在角奎镇发界村旺立达进场口与吴红公路岔路口处的公路上向温家宝总理上访,致使云V2666警车及温总理一行的车队等30余辆车不能正常通行,致使交通堵塞20余分钟,“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恶劣社会影响”。因此决定对梁永红处以行政拘留七日。


梁永红的丈夫胡继飞告诉财新记者,当日的交通堵塞3分钟后就已基本疏通,并非20分钟。而且总理当时也说,这是农民的基本权利,不要拦阻。一定要认真了解相关情况,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待。


另据《云南日报》9月8日报道,在当天“驶向县城的路上,每当看到路边还有群众聚集,总理都让汽车停下,走到群众中间,握着乡亲们的手,询问他们家里受灾的情况,听他们说着心里话。”


据另一位村民孙帮建介绍,当时一起下跪的村民有几十人,主要为反映当地征地问题。引发争议的耕地大约1000亩、涉及2000多村民。村民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希望提高补偿款项,能按此前另一个房地产项目征收张镇长家时的每亩七万八补偿。第二希望规范施工——这次征地用来修建的洗煤厂已经开始施工,部分挖掘工作对村民的其它土地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1月19日晚,孙帮建等三人家也曾遭遇警方造访,但都没有在家或者睡下没有开门,于是未被拘留。20日上午,孙帮建即离开彝良到昆明暂避。


梁永红今年29岁,与胡继飞都是当地农民。两人育有一对儿女,大女儿8岁,正上小学二年级,儿子刚刚6岁,在学前班就读。


胡继飞还说,11月20日傍晚他去看守所看望梁永红时,即被告知可在缴纳1000元保证金的前提下提前释放。警方没有向他解释提前释放的原因。


20日下午和晚上,财新记者曾依据当地114查号台提供的号码,三次致电彝良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电话始终无人接通。对于上述事件,暂未得知官方解释。


11月21日,胡继飞告诉财新记者,当天一早八点半左右,彝良县公安局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家中,将那1000元保证金予以退还。






via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tools/r.html?from=RSS&url=http%3A%2F%2Fcn.nytimes.com%2Farticle%2Fchina%2F2012%2F11%2F21%2Fcc21caixin%2F&cid=

Tuesday 20 November 2012

奥巴马亚洲行 访缅受追捧 /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November 19, 2012 at 09:02PM)

正在亚洲进行访问的奥巴马总统在缅甸受到热烈欢迎。他是首位在任期内造访这个东南亚国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此次的访问能协助缅甸推动改革。



via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http://www.dw.de/%E5%A5%A5%E5%B7%B4%E9%A9%AC%E4%BA%9A%E6%B4%B2%E8%A1%8C-%E8%AE%BF%E7%BC%85%E5%8F%97%E8%BF%BD%E6%8D%A7/a-16388755?maca=chi-rss-chi-all-1127-rdf

得票最少?不怕。习近平也曾有过 / 美国之音 (November 20, 2012 at 12:23AM)

新华社说,这次中共18大代表选举实行了“党内民主”。香港媒体说,在18届中央委员选举政治局常委时,刘云山得票最少。其实,从中共党代会历史来看,本次政治局选举得票最多并“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也曾有得票最低的时候。



via 美国之音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xi-jinping-voted-last-20121119/1548744.html

十八大后宣布第一批重要人事变动 / bbcchinese.com | 主页 (November 19, 2012 at 09:24PM)

被视为改革派的李源潮不再担任中组部长,而保守派人物周永康不再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职务。政法委被降格。



via bbcchinese.com | 主页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19_china_shuffle.shtml

缅甸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美国之音 (November 19, 2012 at 11:19PM)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抵达柬埔寨,他将在那儿会见东盟十个会员国的领导人。奥巴马定于星期一晚上会晤柬埔寨首相洪森。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将提及美国对柬埔寨人权纪录的关注。



via 美国之音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obama-burma-20121119/1548709.html

访谈李元龙:“五流浪儿身亡”事件始末 (转自微博)


Monday 19 November 2012

中共18大闭幕会没有电视直播,谜团难解 / 美国之音 (November 15, 2012 at 02:46AM)

中共18大在官方媒体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中被胜利闭幕,破天荒全程没有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令世人大跌眼镜。其中的扑朔迷离,重重玄机尚无任何说法。评论人士认为,如此大门紧锁的会议,使得18大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大大逊于以往。



via 美国之音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china-20121114/1545457.html

Saturday 17 November 2012

王天成Tiancheng Wang (@wangtiancheng01) tweeted at 3:27 AM on Sat, Nov 17, 2012: 10年前,胡温接掌权力,9肠胃亮相时,给大家鞠躬,试图塑造亲民形象,激起许多人的想象,但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10年后,习李接棒,习总发表了一番有些人情味的演说,给许多人留下了好印象。问题依然是:这种好印象能保持多久?历史给了习近平先生机会,他能用好吗? (https://twitter.com/wangtiancheng01/status/269476675555827713) Get the official Twitter app at https://twitter.com/download

Friday 16 November 2012

家里来了个日本小孩 竟让我们全家人无地自容 / 墙外楼 (November 16, 2012 at 07:17PM)


请耐心看完,我要说的,肯定不是那些网上对中日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的对比。


最近嫁在日本的二表姐和日本姐夫回娘家探亲,带了个日本小孩过来,说是日本姐夫亲戚家的小孩,对中国很感兴趣,就一起带过来了。二表姐、姐夫和日本小孩都借住在我大表姐家,因为大表姐家儿子和日本小孩差不多大,可以做个伴。

这个日本小孩叫俊夫,刚上小学1年级,看起来憨憨的长得挺秀气,戴个眼镜颇像《机器猫》里的康夫。会说几句中文,第一次到陌生的国度,见了这么多说话听不懂的生人有点紧张,但看到我们亲切的笑容,俊夫都很有礼貌的一一鞠躬,用生硬的中文问好。

说真的,对这个日本小孩,我们都觉得挺可爱挺喜欢的。所以我们都对他非常友好。


但是,大表姐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鹏鹏,对小俊夫却充满了敌意。鹏鹏早知道这是个日本小孩,见到俊夫,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挥起小拳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倒小日本!”

俊夫听不懂什么叫“打倒小日本”,看到鹏鹏扬起拳头,有些不知所措,当然鹏鹏也没有打他,只是吓唬了他一下,也把俊夫吓得变了脸色。

大表姐赶紧把鹏鹏拉到一边,训斥他,这是客人,不许不礼貌!结果鹏鹏哇就哭了,说老师说了,日本人是中国人的敌人,你们都不爱国!

我也跟他解释,老师说的是历史,但现在,日本正在和中国改善关系,来到我们家的日本孩子,是善良的,是我们的朋友。

鹏鹏更愤怒了,说那为什么前阵子,爸爸妈妈天天在家谈论日本抢中国的土地,抵制日货?学校老师最近让我们看一个教育动画片,就是要我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那天鹏鹏一直用充满敌意的目光瞪着俊夫。


俊夫倒真是个善良守规矩的孩子,后来我去大表姐家玩,听大表姐说,俊夫自己的东西都装在箱子里收拾的井井有条,洗脸刷牙从来不用催促,每天还知道主动把自己的内衣袜子洗干净,不好意思让大表姐帮忙晒,就仔细的搭在阳台的晾毛巾架上。吃饭会瞅着屋子里的长辈,看到长辈们拿起筷子,然后再瞅瞅我二表姐,等她用日语说一句话,大概是可以吃了,俊夫才乖乖的拿起自己的碗筷。

中国家长真的蛮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这点不得不承认。大表姐说,真希望家里鹏鹏也像俊夫这么懂事省心。习惯了跟在鹏鹏身后各种捡垃圾、收拾战场,替他干这干那,鹏鹏吃饭理所应当的要把最好的据为己有,而我们也会溺爱的把好东西给鹏鹏夹过去——看着俊夫处处守规矩懂事礼貌,吃饭都懂得先让着长辈,大表姐就不由得时不时的对鹏鹏说,你看人家小弟弟怎么怎么着。

说真的,日本家庭、学校对小孩的教育和中国真是太不一样了,真不知是不是因为整个社会风气造就。

一来二去,就彻底激怒了鹏鹏。

俊夫来的第二天,俊夫就友好的把自己的遥控车拿给鹏鹏分享。也许分享,也是他们受到教育的一部分。然而第三天,大表姐就看到了遥控车的零件,散落在鹏鹏的房间里。问鹏鹏这是怎么回事,鹏鹏恨恨地说,抵制日货!

于是俊夫再也没有分享自己的玩具给鹏鹏。开始和鹏鹏保持距离。

俊夫来的第四天,鹏鹏终于改变了态度,对俊夫友好起来。看来孩子的天性毕竟是善良的,还是愿意交往朋友。他们首先交换了自己的名字,鹏鹏饶有兴趣的学着日文发音,而俊夫也乐呵呵的叫着“鹏鹏”“朋友”等中文单词。鹏鹏也把自己的玩具车拿给俊夫玩。看得出,俊夫非常开心。于是家长们也放心了很多。


不料,在俊夫留在我大表姐家最后一个晚上,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们全家都震惊而汗颜了。

那天晚上,我和我爸妈、大表姐大姐夫、我舅舅舅妈都在客厅看电视,二表姐和姐夫出门采购了。鹏鹏拉着俊夫走到客厅,得意洋洋地说,俊夫最后有话想对我们说。

然后,就看俊夫红着脸,搓着手,笑眯眯的,羞涩的,用生硬的中文说了一句:

“我是该死的小日本,我对不起中国人!”


所有人都石化了。

俊夫看着我们的脸色很诡异,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大表姐反应过来,立刻赔了笑脸,把俊夫一把搂进怀里摸他的头发;而我大姐夫上去就把鹏鹏拖进卫生间,就听见啪的一巴掌,打得我心里狠狠一颤。

我想,我知道真相了。

一定是鹏鹏教俊夫说的这些话,而俊夫还以为,鹏鹏教他说的是我们爱听的话,可能是类似于谢谢我们,中国之行很愉快之类的。


俊夫走后,我大姐夫一家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表示深刻反省。同时,也对这么小的孩子,骨子里对日本近乎变态的仇视,表示悲哀和担忧。二姐说,至少她在日本所了解的日本小孩对中国没有太坏的印象,也想不到如今中国的小孩会有如此根深蒂固的仇恨,


或许,我们的爱国教育,可以更客观一些。我们的仇日情绪,可以更冷静一些。孩子不懂事,他的内心应该是纯洁美好的,当他看到了自己的同胞纵火烧日本4S店,砸日本车,围堵打砸佳世客时,当学校的教育带有灌输仇恨日本倾向的情感时,他的爱国观已经开始扭曲。


也许有人看了要说,勿忘国耻,从小就该这么教育孩子!但不知为什么,在一个善良的日本小孩,一个红着脸想要对我们表达亲近的日本小孩面前,我们的中国小孩的仇恨,变得那么让我们这些长辈们无地自容。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50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澳大利亚女记者十八大得宠的秘诀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ovember 16, 2012 at 04:01PM)

澳大利亚女记者安德莉亚·于十八大期间被点名提问多达四次,这对外国记者来说非常少见。她是怎么做到的?


香港——周四,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这次里程碑式的大会画上了句号。在此之前,外国记者团曾出现轻微的骚动,因为一名澳大利亚记者获准在数个官方新闻发布会中提问,而外国记者在这样的场合几乎总是会受到无理忽视。


党和政府官员都希望他们的新闻发布会能可控地、顺利和谐地进行,因此基本上只点来自官方媒体的熟识记者来提问,因为可以确保这些记者只提可靠的模糊平常得不会引起麻烦的问题。


安德莉亚·于(Andrea Yu,音译,中文媒体称“安迪”)——如果这是她的真名的话——以澳洲环球凯歌国际传媒集团(CAMG Media Group)正式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十八大,该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一系列广播站点。她表示自己曾在众多场合被点名提问多达四次,这对一个外国记者来说绝对是破纪录的情况。她在提问时使用了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


但事实证明,她提的问题算不上尖锐。网站Sinostand的管理人埃里克·菲什(Eric Fish)形容她提的都是些“让人失望的轻易问题”。


她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请谈一下中国政府将会采取哪些政策和计划来与澳大利亚合作。谢谢。”


安德莉亚·于告诉《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中国实时报”(China Real Time)栏目,“她能被点名提问的诀窍就是每场官方会议都坐在同一位置。”


以下节选自《华尔街日报》上的该篇文章:


“她还把自己的能力归功于和台上主持人进行的眼神交流。


但还有一个原因,她说:‘他们知道我的问题是安全的。’安德莉亚·于说,她的问题都是中国同事事先写好的,她无权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代表的是一个中澳联合公司,所以我得提他们想让我提的问题,’她还说:‘相信我,如果可以的话,我会提出不一样的问题。’”


安德莉亚·于说,她的公司总部在墨尔本,但她知道公司归中国大陆所有。后来,她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的斯蒂芬·麦克唐奈(Stephen McDonnell)采访时承认,CAMG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合作关系,后者确实和政府有很大联系”。


Sinostand的菲什曾在中国大陆的《环球时报》工作,该报是中共首要喉舌《人民日报》的子报。他说,让外国记者在中国官方媒体工作是有价值的:“聘用的外国记者能进一步扩大这些机构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整个行业。”


“但是,安德莉亚·于似乎不只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共产党帮闲,” 菲什补充道。“她的作用是让人们觉得官员们能够大大方方地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个自我吹捧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安德莉亚·于误导了人们,特别是那些永远都不会知道她和政府有关系的中国人。这与记者的应有职责是完全相反的。”


在就Sinostand文章所做的一条评论中,资深中国博客作者和编辑查理·卡斯特(Charlie Custer)说,“所有这些关于安德莉亚·于的讨论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森林”就是,在一些正式场合,中国政府显然希望以‘外国人’记者来取代外国记者,至少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一点。这并不十分令人吃惊,但却值得关注。”


在采访过程之中,ABC的麦克唐奈也沿着同样的思路追问安德莉亚·于:


问:如此说来,从长远来看,你认为中国政府会更多地采用这种做法,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像你所在的这类公司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由于你说的这个原因,我不知道自己还将持续做多久。没错,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认为,对中国政府来说,通过这样的途径向世界各地传播自己的软实力, 当然是非常重要,此外……


安德莉亚·于还出现在了《人民日报》题为“美丽的风景”的十八大幻灯报道当中,不过,这似乎不是她自己的过错。


看起来,安德莉亚·于并不是什么工作也没做。CAMG的网站上有她在十八大期间对“中国政策”(David Kelly)的戴维·凯利(David Kelly)和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的采访。


CAMG的威尔·坎农(Will Cannon)在twitter发布了用作最新一期《东方北京青年周刊》(Oriental BQ Weekly)杂志封面的安德莉亚·于照片,但却把她的名字写成了“CAMG的安德莉亚·霍奇金森(Andrea Hodgkinson)”。(他还留言道,“多漂亮的宝贝!”)他的twitter发言随后被移除,“北京奶油”网站(Beijing Cream)却在发言移除之前截下了这张杂志封面图片。


关于安德莉亚·于/霍奇金森的整个故事让人想起了真名为詹姆斯·古克特(James Guckert)的杰夫 ·坎农(Jeff Gannon),此人在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时期经常获准列席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但却并无可靠证据证明他是一名记者。他也是总提软问题,那些问题谄媚到了惊人的程度,基本上等于主动招认了他的冒牌货身份。






via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1/16/c16reporter/

习近平说人话拒政改? /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November 16, 2012 at 03:55AM)

比较习近平和胡锦涛相隔十年的“胜选演说”,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是在习近平相对平实的语言里,到底说出了什么新的内容?



via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http://www.dw.de/%E4%B9%A0%E8%BF%91%E5%B9%B3%E8%AF%B4%E4%BA%BA%E8%AF%9D%E6%8B%92%E6%94%BF%E6%94%B9/a-16383601

嗽叭声咽,胡时代告终 /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November 16, 2012 at 12:33AM)

十八大结束,也结束了胡锦涛时代,时隔四分之一世纪,十八大的民主色彩远远赶不上十三大,这正是胡锦涛留下的遗产。不过胡的遗产,也被江泽民老人干政的人事安排遮蔽。



via Deutsche Welle: DW-WORLD.DE http://www.dw.de/%E5%96%87%E5%8F%AD%E5%A3%B0%E5%92%BD%E8%83%A1%E6%97%B6%E4%BB%A3%E5%91%8A%E7%BB%88/a-16382569

牟山夫 (@even5435) tweeted at 3:00 AM on Fri, Nov 16, 2012: 完全不必为胡派人马失势惋惜,看他那副恶心样子,给毛默哀、“不走邪路”的丑陋表演,算是给自己在耻辱柱上最后钉的钉子,把政改希望寄托在胡属意的人身上有多不靠谱啊?现在该猜测胡的人哪个会成为下一个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了,习在任期内如果需要杀个大吏树威的话,恐怕会从胡的余党中找目标。 (https://twitter.com/even5435/status/269107721364729856) Get the official Twitter app at https://twitter.com/download

Thursday 15 November 2012

习近平“就职演说”体现新风格 / bbcchinese.com | 主页 (November 15, 2012 at 05:17PM)

习近平星期四(11月15日)发表“就职演说”,语言朴素并多次提及“人民”。



via bbcchinese.com | 主页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15_xi_speech.shtml

出口转内销?十八大记者招待会上冒出“提问妹” / 墙外楼 (November 15, 2012 at 03:51PM)


网友爆料:澳大利亚混血华裔女记者Andrea Yu一共被点名四次,让外媒同行嫉妒到爆。她供职的澳大利亚凯歌传媒,大股东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公司理念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她的问题都是中国同事写好的。@杨锦麟 亲切地称此妹为“提问妹!”




@假装在纽约: 澳大利亚混血华裔女记者Andrea Yu一共被点名四次,这样的幸运让很多人奇怪。事实是她所在的CAMG(凯歌传媒),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控股,她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的问题都是中国同事写好安排她问的。澳洲媒体对她穷追猛打,问她是否觉得自己做的是真正的journalism,她支支吾吾答不出来。


1. 此人是台湾和澳大利亚混血。2. 为什么会挑中她回答问题,而且那么多次?她说因为自己的问题比较安全,一语道破天机。3. 在澳大利亚ABC一个主持人的狂轰滥炸下,她略微露出愧意,辩解说自己工作才一个月,什么都不太懂。这是节目音频 http://t.cn/zjZ45ED


YF2011BN:出口转内销!收买洋鬼子忽悠底层愚民。

焰之铭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被官员看上了呢!


东西巷南北走:找个洋人,提个问题,装装国际化!

@我也要说两句:把无耻发扬光大到世界//@gad_gaddy:这才是出口转内销


@章翔鷗:最好花钱把全世界的媒体都买了,都改造成《人民日报》和CCAV,所以,伟光正,你们都继续努力吧!


虫二大先生:用小J的话说不同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老外接触,他们和中国男人一样恶心!看来这就是#染缸#的力量!


冇鬼:阴招无奇不有//@洛之秋:叹服我党的外围布控能力。//@陶鹏TT:这大概是外宣布局吧,其实最后还是出口转内销,来蒙骗国人。

我是星期五出生的孩子:作弊是可耻的,地球人都知道


轻舞阑珊微博:据说这是十七届宣宣的重要成果哩——名为国际化,其用处主要还是在国内。你们不是不相信D媒吗?你们不是更相信外媒吗?OK!外媒来了!你要啥,咱就有啥。这其实也不新鲜,香港大公文汇一直早就在起这个作用。糊弄不了见多识广的知识精英,糊弄一般的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


小林摩斯:她承认那些问题都是事先演戏过的。可耻啊,这么大一个会,搞成这样,还把外国人牵涉进来。这个女孩以后大概在澳洲的生涯会有麻烦了。因为,她被认为欺骗,欺骗是西方人最忌讳的。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43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转自微博


从2002到2012,一篇讲话稿里的十年。


文涛 (@wentommy) tweeted at 3:31 AM on Thu, Nov 15, 2012: 艾虎生中将入选中央候补委员。23年前,39军116师347团全体官兵上刺刀,率先抵达市中心。团长叫艾虎生。 (https://twitter.com/wentommy/status/268753079426498560) Get the official Twitter app at https://twitter.com/download

文涛 (@wentommy) tweeted at 0:54 AM on Thu, Nov 15, 2012: 这位“澳洲记者”在十八大上屡获提问机会,让外媒同行嫉妒到爆。她供职的澳大利亚凯歌传媒,大股东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公司理念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就是党媒的海外支部嘛。 http://t.co/1yIK1xRw (https://twitter.com/wentommy/status/268713405882441729) Get the official Twitter app at https://twitter.com/download

Wednesday 14 November 2012

中石油董事长“因法拉利车祸被查” / bbcchinese.com | 主页 (November 14, 2012 at 12:34PM)

香港《南华早报》说,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因卷入北京法拉利车祸事件而受到中纪委调查。



via bbcchinese.com | 主页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14_beijing_cpc_lingjihua.shtml

Tuesday 13 November 2012

港政协委员:中央忧港成反共桥头堡 / 墙外楼 (November 13, 2012 at 03:31PM)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及防范及遏止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组前首席顾问刘兆佳11日表示,中央现时最忧虑的是香港或会“成为境外势力和境内势力连接起来的(反共)桥头堡”。他说中央认为香港部分团体正受西方国家资助,利用香港作为连结内地和海外反中央势力


  据香港媒体11月12日报道,刘兆佳11日接受访问,承认中央近期反对外部势力的言论,态度上变得较强硬,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数年来与东亚、澳洲及印度形成“半月形包围圈”;二是近年中国的经济遇上困难,令社会出现不安因素,如贫富悬殊和官员贪污;三是港独、本土主义、反对中港融合等反对中央的声音在香港抬头。


  刘兆佳认为本地团体如反国教组织,并非中央最大关注,反而部分受西方国家资助团体,不断利用香港“将内地和海外的反中央团体连结起来”,更令中央“特别忧虑”,“香港不可以成为被不同反共势力用来反对中央的地方”,因此中央近期才会提出忠告。


  刘兆佳解释,本地反共团体作用有限,但香港环境相对开放,加上没有国家安全法,因此中央特别忧虑本港或会“成为境外势力和境内势力连接起来的桥头堡”。对于中央对港近期言论,刘解读中央言论是“防守性多于政纲性”。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刘兆佳只点出了现象,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刘锐绍认为,问题关键是中央经常就团体在港活动误判,例如国家教育部便曾把乐施会视作渗透组织,早前社科院委托浸大学者做的报告,亦曾指中大的通识教育课程由美国基金赞助。


  刘锐绍认为,外国利用民间机构作渗透,情况根本不普遍,但北京经常轻信“钦差大臣”而批评民间人权组织。


  公民党梁家杰接受节目访问时表示,对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指“法律制度可因时代而改变”感到震惊。他说,基本法承诺香港“至少50年制度不变”,但现在回归只是15年,便有人“过海神仙、过桥抽板”,是极不道德。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23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Monday 12 November 2012

蔡崇国 (@chongguocai) tweeted at 7:38 PM on Mon, Nov 12, 2012: @潘采夫:怎么感觉今年的会开得二逼,都去朝鲜取经了吗?没有一句实话,没有点正事,个个哭得像白痴像见了教主,说什么没有D还不如去寻死,信了D找媳妇都比别人漂亮,不让别人走邪路,自己先成邪教了。把重庆灭掉之后,自己成了重庆。 (https://twitter.com/chongguocai/status/267909151877898240) Get the official Twitter app at https://twitter.com/download

Sunday 11 November 2012

央视记者酿播出事故 被揭编造新闻 / 墙外楼 (November 11, 2012 at 09:17PM)


北京,中国——11月9日,央视中东中心站的记者冯韵娴在同演播室连线过程中出现失语,随后央视编造新闻的情况被网友揭露,成为网络热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党代会正在北京召开,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则在全世界采访各地民众对十八大的看法,当然只有对中国看法积极的采访得以播出。


9日下午,央视主持人连线冯韵娴要她介绍中东主流媒体对十八大的报道情况,冯韵娴拿起一张据说是阿联酋半官方的报纸,称其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十八大顺利开幕的新闻。连线中,冯韵娴称多家中东主流媒体的报道焦点集中在中国未来经济、政治走向上,冯韵娴还称媒体夸赞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更称中国民众对领导人行使职权的状况感到满意,不过她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开始失语,即便主持人出面救场仍无济于事,最后只得以“技术原因”中断连线。


这一播出事故被网友大量转发,随后有人搜索到那张出现在央视新闻中的报纸,其原标题是“China warned of corruption peril”(中国警告腐败的危险)。


这份报道内容引述胡锦涛报告中“不解决腐败问题会亡党亡国”的话,指出胡所作报告中虽避免直接提及中国近年的丑闻,但也指出贪腐问题引起了公众的不满。报道更引述一名微博用户的话,称“听了报告20分钟,但没有能理解一个词。税收政策、就业、食品安全或房价,报告也没有提及一项。”


The National的这篇报道也介绍了几件中共备受瞩目的腐败事件,比如《纽约时报》对温家宝一家巨额财产的报道,令计划之子死于法拉利车祸和众所周知的薄熙来事件。


文章还关注了党代表的服饰,指出几乎所有的男性都穿着相似的黑色西装、白衬衫和红色领带。除少数民族外,大多数女性也穿着红色或粉色的外衣。


文章结尾引述分析人士的看法,称江泽民坐在主席台的正中,表明他对于继任领导人的选择仍具有较大影响力。


因此,这篇文章中没有提及冯韵娴所讲述的经济情况,也没有指出民众对中国领导人的状况感到满意。除了自身的紧张,央视编造外媒的新闻可能也是冯在连线中发挥失常的原因。


就在不久前,央视在对中国研发的歼-31战机进行报道时,主持人背后的电子屏上出现了日本高达RX-78的核心战机模型,并称是歼-31的设计图纸,一度引发网友的调侃。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13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More videos from Ai Weiwei (playlist)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


《纽约时报》近距离管窥十八大 / 墙外楼 (November 11, 2012 at 01:47PM)


DIDI KIRSTEN TATLOW 报道 2012年11月10日


北京——周四早晨7点,北京的天空柔和湛蓝,82路公交车辘辘驶过天安门广场,车窗都被胶带封了起来。这个位于北京中心的宽阔广场已被封锁,禁止民众进入,只有身穿制服的安保人员和嗅探犬到处徘徊。人民大会堂里的一名安保人员正在用炸弹探测仪器对一个应急担架进行检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上午9点在这里开幕,中共选派2270名党员代表中国的8300万党员参加大会,其中有两名代表已经去世,与会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为97岁。没人可以对死亡掉以轻心,不论是自然死亡,还是非自然死亡。


就像我的同事伊恩·约翰逊(Ian Johnson)写的那样,欢迎你在十八大开幕的清晨来到北京。这一次中共高层会议将于下周任命中国未来十年的新领导人。


毫无疑问,这不是美国式选举, 更像是一个不放过任何细节的挑选过程。愿意跟踪了解会议情况的人可以去这个政府网站上看看。


在大会堂内部,中外记者被引领至楼厅,但却不准坐在前两排,因为那里已经坐满了身着黑色西装的安全人员,他们全程将手放在大腿上,一副高度警惕的姿势。我们从自己所在的位置看到,前任主席江泽民和现任主席胡锦涛在9点过几分的时候准时走上了以红黄两色花彩装饰的主席台。


我们上方的天花板上有一颗巨大的红五星,无处不在的红毯子更是让大会堂红光灿灿——红色是代表共产主义的颜色。主席台后有雕刻的红色“幕布”,还有巨大的锤子和镰刀,一同构成了主席台的背景。许多男性代表都系着红色的领带。


会场犹如剧场一般:20几名添茶倒水的年轻女服务员身穿曲线毕露的紧身服装在主席台贵宾席位之间穿梭,就连她们也像是参加奥运会花样游泳比赛的运动员。


然后就是请大家起立,我们照做了:低下头,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已故共产党伟人默哀。与会代表还唱了国歌。


胡锦涛走上讲台, 宣读了缩减版的工作报告,大约讲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这份报告总结了他担任主席十年间的政绩,题目乏味冗长:《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正如报告题目所说,报告提到了共产党的所有主要思想,充满了共产党特色的术语。


胡锦涛表示,我们必须坚持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他不时提高声音,并且大声强调,“我们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事实上,要说有哪个词非常突出的话,那就是“坚持”。


所有事情都需要坚持,从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经济到实现民族复兴。胡锦涛特意补充说,我们必须“坚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胡锦涛表示,“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不过,似乎是为了响应社会上和党内要求变革的呼声,胡锦涛呼吁加强权力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他警告说,腐败问题不容易解决。(《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报道了中国高层的腐败问题。)


然后,大会突然结束了。我们涌出了大会堂。极少数代表也冒险走出了大会堂,随即被大群记者包围。记者们都渴望听到一点儿新鲜的东西,听到一点儿带有自发性的言论。


35岁的广东省代表赵广军就是其中之一。


党内高层正在争夺权力核心政治局常委会的席位,广东省委书记、改革派人士汪洋最近强烈呼吁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他如何看待汪洋进入常委会的可能性呢?这个问题谁也说不好,但目前的猜测是,汪洋不会进入常委会。


代表们无法自主选择新的政治局委员。与此相反,他们将在下周例行公事地通过领导班子名单,这份名单是高层领导经过长时间的幕后谈判拟定的。


赵广军说, “哈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大啦”,他突然表现得很紧张,然后含含糊糊地补充说,“但我真的欢迎你们亲自到广东来看看我们所做的事情”。


听起来,他几乎是在说,“我希望他能进。”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13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

Friday 9 November 2012

真希望,不繞道 / 陽光時務週刊 · iSunAffairs Weekly (November 08, 2012 at 09:50AM)

一個人在黑夜裏獨行,眼睛大大睜着,耳朵高高豎着,求生的本能會讓他放大一切希望,甚至忽略了明顯的危險。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正在北京召開的十八大,雖然晦暗不明,但無數人仍然努力將它看作是正在燃燒的煤球。


當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公報發布之後,熱切盼望着的輿論立即發現,其中沒有提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於是宣布「去毛化已成定局」。隨後有人找出了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公報的全文,大家才發現這類文件早就沒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了。


趙紫陽女兒王雁南女士接受《新京報》專訪,談自己在文物拍賣領域的經歷和成就,也讓很多人感到莫名興奮,稱是23年來的第一次,表明風向正在轉變。又有人搜索了一下,發現王女士此前也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比如2008年《揚子晚報》刊發過類似報道。


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日對外開放,新華社展示了歷屆黨代會圖片。眼尖的人發現,其中一張照片的背景中竟然出現了趙紫陽,前景則是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與葉劍英交談。正當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含蘊的時候,這張照片卻被悄然撤除了。


更早的時候,習近平會見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也被視為政治改革的信號。胡德平的弟弟胡德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醒說,習近平強調的是「穩中求進」,穩不穩是他們的感覺,那意思是「想改就改,想不改就不改」。有知情者說,這也可以解讀為「打招呼」,讓胡德平別亂說。


希望的泡沫不會全都破滅,最有可能的動作仍是在中共黨章中去掉「毛澤東思想」。這被稱作「去毛化」。這輕輕的一筆,將會勾銷太多的歷史恩怨,海內外輿論都已經準備好放聲歡呼。如此划算的交易都不做的話,我只能理解他們不需要和世界做任何的對話。


然而,「去毛化」到底是要去掉什麼,代之以什麼?「知青一代」領導人,以青春的熱血和熱淚,去實踐過毛主席的教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有充沛的感受和感情。然而,理性分析起來,答案卻未必美好。


最普遍的說法,「去毛化」之後,會以「高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旗幟」替代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這種說法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歸功於鄧小平的創造。這實在是不了解中共的歷史。


根據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源於劉少奇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會上的報告。劉少奇在題為《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稱毛澤東「是天才的創造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敢於進行大膽的創造,拋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某些已經過時的、不適合於中國具體環境的個別原理和個別結論」,「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得到了高度發展」,創立了「最堅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創始者,正是毛澤東本人。「去毛」而又堅持「特色」,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政治遊戲。


薄熙來在重慶不僅「黑打」,而且還要「紅唱」,因此人們覺得「去毛化」就是去掉這種「文革」重來的危險。其實,薄熙來在重慶的胡作非為,踐踏法治,漠視人權,控制輿論,吹脹經濟,並不是因為他信仰毛澤東思想,也不一定非得要套上這件「毛皮」外衣,那不過是他揀起的一張牌而已。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三個代表」和「和諧社會」的名義,完全可以幹出同樣的事情。


毛澤東思想的確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那就是以「中國特色」為策略的現代專制。最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游擊戰。換個地方打兩槍,就能管上一陣子。

我相信足夠聰明的中共新政權,一定會以新的遊擊戰,讓全世界為之歡呼。


我並不是要給滿懷希望者潑冷水。我完全明白,如果沒有希望,孤獨的夜行人可能連走下去的力氣都沒有。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要想走出叢林,最關鍵的不是如何沉迷於繞道的樂趣,而是不能迷失方向。






via 陽光時務週刊 · iSunAffairs Weekly http://www.isunaffairs.com/?p=11687

BBC记者:北京采访十八大如身在河内 / bbcchinese.com | 主页 (November 08, 2012 at 09:36PM)

采访中共十八大的BBC越南语部记者范娥周四从北京发来报道说,中共和越共开大会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via bbcchinese.com | 主页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08_china_ccp_nga.shtml

Thursday 8 November 2012

洛杉磯時報記者Julie Makinen 撰文揭露她是如何被採訪和被穿戲服的,成為中共十八大宣傳品之一 / 墙外楼 (November 08, 2012 at 11:20AM)



中共十八大召開前,中宣部安排境外媒體記者參觀北京以及周邊地區的文化,並在中共喉舌媒體上高調報導, 稱「境外媒體記者近距離感受中國發展變化」 云云, 其中被上鏡的一位美國女記者撰文披露了自己是如何成為中共官方宣傳材料的經過。 消息在微博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憤怒,並為中共官媒如此製造新聞所不恥。十八大尚未召開,十八大新聞中心的醜聞卻已率先傳出。


南都記者王星在微博上曝光一則消息說,新聞聯播內,《境外媒體記者近距離感受中國發展變化》,洛杉磯時報記者Julie Makinen 身穿京劇戲服的畫面是個亮點。新聞聯播外, Julie寫了篇文字,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被採訪和被穿戲服的……,視頻、文字結合起來看,很有趣。 」


LATIMES網站上的Julie博客原文,根據王星提供的Julie中文版本描述: 「對於中國同行來說,拍到一個美國記者穿著京劇服裝「下基層」是給十八大最好的獻禮。在中宣部安排下,我參觀北京首鋼改造工程,去了河北霸州參觀市民文化。


中央電視台、中新社、國際廣播電台的中國同行們追著外國記者採訪,我很快發現,我們成了他們新聞報導的主角。外國記者躲啊躲,但就是甩不開。


當央視的話筒伸到我面前時,我下意識搖頭晃腦,試圖躲開鏡頭,故意口齒不清,就差扣鼻屎了,為的就是讓這個鏡頭沒法用。


又一波記者襲來。問我十八大我最關注那些問題,這次沒客氣: 『西藏、腐敗、薄熙來、溫總理家屬的財富。』中國記者都快哭了。 」


她還介紹在河北霸州的李少春大劇院,先 被安排 觀看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合唱後去看京劇。部份記者被邀請上台表演,她拒絕三次還是被推上台。她說:「我知道,一旦上台,中國記者們將得到他們最需要的鏡頭和照片。記者們起鬨,非要讓我上去。我明白了,這會兒即使我衝出門,也會被他們拖回來。



我被穿上京劇戲裝。中國記者們很興奮,一片閃光燈,他們得到了想要的宣傳材料。」二天她的朋友給她發了一封郵件,給了鏈接,稱她成了「十八大的官方白人面孔。她點開鏈接後發現頭張照片就是自己,她說: 「嚇死我了」,但她看到這樣一個霸州之行,人民網記者竟然寫了整整8頁。她反而開始同情起來,她說:「這個可憐的同行,接下來每天還要寫多少這樣的文字啊。我成了宣傳工具的一部份,糗死了。」


這條微博內容引起很多人關注和熱議。新京報吳編對此表示很想做個花絮版。也有說這是《新聞聯播》背後的真實故事。


專欄作家連鵬表示,「又被打臉了,甚麼時代了,造新聞技術不能改進一下嗎?」 廣州媒體人凱風1989也不滿表示,幾十年了,造假技術還這麼爛。中外傳媒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趙為學說,老法師面前耍鬼,純粹找抽。。。無語。


浙江舟山的一位民眾表示,其實都知道人家老外跑來關心甚麼,沒必要搞出八方來賀的假象。 北京有市民表示,看過很多的老外給我天朝抬轎子、萬國來賀的照片、文章,原來這麼來的……。 重慶有市民說,「靠,這就是新聞的本質。作秀,宣傳只為粉飾!」


浙江舟山的諾蒲團說,今晚不小心看了新聞聯播,不小心看到這則老外記者感受中國的新聞,更不小心的是居然會刷到這新聞背後的故事。廣東汕頭的「明明不明瞭」認為, 這怎麼感覺像是進入了朝鮮 ,這巴掌把無恥的CCTV擱的暈頭轉向的。


北京的linda感慨表示,接下來一週將看到一場精彩紛呈的表演秀。誰為秀導,誰為觀眾?另有北京市民回應道: 「我們的記者把境外記者當成採訪『你幸福嗎?』的人民群眾了,雙方都難受。


有新加坡的華裔「橘子的家」說,十幾年沒有看新聞聯播了,還在做這樣的掩耳盜鈴的所謂新聞,很搞笑。一位香港民眾說,新聞裡一片盛世和諧,萬國來朝的景象,可惜經不起推敲啊。



相关日志








via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997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